
曲紅生總經理

艱苦創業的曲氏三兄弟,大哥曲文生(中)、二哥曲元生(右)、三弟曲紅生(左)在鶴壁湘江四季苑小高層建筑工地上。(傅浩攝影)
編者的話:林州建筑是全國勞務知名品牌,走出太行山的林州農民,在全國各地建筑市場大顯身手,全國許多知名工程都有林州人的貢獻。據統計,林州有15.6萬名建筑從業者,年收入總計達15.2億元;林州農村70%的強壯勞動力從事建筑業,銀行存款余額的70%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來自建筑業。今天我們 介紹的是林州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曲紅生。
他從16歲出門到建筑工地打工,他到32歲擁有了自己的公司成為業界知名人士。紅旗渠的故鄉林州市河順鎮西曲陽村青年企業家曲紅生,用他的拼搏和奮斗,演繹了精彩的人生。
近日,記者采訪了林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鶴壁公司、鶴壁天馨房地產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河南省工商聯委員、鶴壁市工商聯常委曲紅生,從他的身上,記者再一次感受到,我們的生活里永遠不缺乏機遇,人生的成功在于對機遇的把握能力,曲紅生一次次經受住生活的磨難,把握住了一個個機遇,在他的兄長和朋友們的幫助支持下,走向了成功。
一、在磨難中找到希望
1986年,16歲的曲紅生品學兼優,是個被校領導、班主任看好的學習尖子,因為家庭生活困難,初三輟學回家。這年春節過后,他和二哥曲元生千里迢迢來到了新疆烏魯木齊的一個建筑工地打工。
他在建筑工地上開攪拌機,從早上5點半就起床,一直干到晚上8點,勞累的工作使他忘記了輟學的煩惱,一個16歲的少年和成年人一道忙碌在工地上。那時候,他不知道將來怎么樣,只是希望自己能夠吃飽,能給父母減輕些經濟負擔。
曲紅生就這樣一個小小的愿望也在一次工傷中破滅了。在一次修理攪拌機的時候,他右手大拇指被突然啟動的機器打斷,他被二哥和工友送到了醫院。醫生說,能不能接好還不敢說,可能要失去一個手指。
他們跑了兩三個醫院,最后大拇指被醫生接上了,但留下了永久的傷痕。
在養傷的兩個月里,他枯坐在簡陋的工棚里,想著學校,想著老師,想著同學,想著書本,他流著眼淚,這年夏天這個年僅16歲的少年在迷惘中回到了故鄉。這次打工,治傷花了幾千元,到年底算算帳,還欠了工頭幾十元。
懷著對知識的渴望,暑假開學后,他又坐在了教室里,但拉下的功課使他的學習成績跟不上趟。3個月后他徹底告別了書桌,跟同村的木匠做了徒弟,學習木匠。3個月后,他參加了林縣建筑學校的建筑知識培訓班,學習建筑技術。
隨后,他跟著二哥到建筑工地上做木工,支模板。從1987年到1989年,他和二哥先后輾轉在山西太原、長治、陽泉,河北邯鄲,北京等地的建筑工地上,他做木工、瓦工、鋼筋工、技術員、搞預決算。建筑行當的活他做了個遍。
1990年曲紅生的大哥在鶴壁找了個活,分包了一個單位的3000平方米的家屬樓,曲紅生和二哥曲元生一起來到鶴壁山城區。弟兄三個從林州老家帶著50多名民工,忙活了一年,家屬樓竣工了。但發包方公司卻找種種理由不予結算,干了一年,弟兄三個賠了14萬元。
一個在鶴壁工作的林州老鄉欣賞三兄弟的實在,給他們介紹了一個4000平方米的辦公樓工程,他們抓施工質量,抓材料管理,一年以后,他們承建的這個辦公樓被評為省優工程。隨后,鶴壁市人民醫院工程改造、市棉紡廠住宅樓、市生產資料公司住宅樓等一個個工程被他們順利建成。
曲紅生也忙里偷閑參加了河南省建設廳舉辦的項目經理培訓班,取得了項目經理的資格證書。
曲紅生說:“真是因禍得福,賠了14萬,我們也從中吸取了教訓,做工程更仔細認真了,才有了更多的工程,也給了我們弟兄三人翻本創業的機會。人要想做成事,不付出艱辛是不行的,我們做工程講究的是誠信和質量,有了這些不愁接不到工程。”
就這樣曲氏三兄弟在鶴壁扎下了根,一直做到了今天。
二、寫在鶴壁新區大地上的詩篇
曲紅生說:“我們最自豪的是,我們是第一批到鶴壁新區參與建設的施工單位,我們為鶴壁新區的建設灑下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鶴壁新區(鶴壁經濟開發區)是1992年11月經省政府批準建設的省級開發區,是鶴壁市對外開放的窗口,也是鶴壁市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新區位于豫 北城市群和晉冀魯豫14地市經濟協作區的中心地帶,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和正在建設的南水北調工程縱貫全境,與東西走向的鶴濮高速公路、壺 臺公路和正在規劃建設的山西—鶴壁高速公路、長治-鶴壁-泰安鐵路共同形成了豫北交通“雙十字”骨架,華北污染最輕的河流之一——淇河穿越開發區。鶴壁經 濟開發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曲氏三兄弟敏銳地看到了鶴壁新區建筑市場的巨大商機,他們把建筑業發展的重點轉移到了鶴壁新區,并在這里開創出了一片新天地。
1993年鶴壁新區的第一條路——淇濱路修成了,當時路兩旁是農田和雜草,但這影響不了曲氏三兄弟到這里披荊斬棘的創業激情。
1993年12月,曲氏三兄弟接到了第一個大工程,也是鶴壁新區的第一個開工項目鶴壁市人民醫院門診、病房、住宅樓,曲紅生弟兄三個承擔了這個6萬平方米工程的建設任務,他們組織了900多名施工人員,日夜奮戰在工地上。
曲紅生的大哥曲文生說:“這是我們在鶴壁新區接到的第一個大工程,也是鶴壁新區的重點工程,我們要發揚紅旗渠精神,不怕苦和累,一定要把這個工程建成樣板工程,不給市政府丟臉,不給林州人抹黑。”
曲氏三兄弟分工合作,有跑材料的,有抓管理的,有做后勤的,他們把施工建設搞得有聲有色,在這片工地上他們一干就是六七年,最后鶴壁市人民醫院門診樓工程 2000年獲得了河南省建設單位施工質量的最高獎項中州杯,這也是鶴壁新區第一個獲得此項獎勵的工程,他們建設的醫院家屬樓也獲得了鶴壁市優良工程。
在人民醫院工地順利建設的時候,他們還廣開市場,先后承接了鶴壁市質檢站辦公樓、教育局住宅樓等工程,個個被評為優質工程。
林州人搞建筑質量好,講信譽的牌子開始在鶴壁叫響。到2001年,曲氏三兄弟在鶴壁新區承擔的建筑工程面積達到了10萬多平方米。
采訪期間,記者和曲氏三兄弟開著車逛鶴壁新區,他們兄弟給記者指著街邊的一個又一個建筑,告訴記者,這是我們建的,這是我們建的。
“這是我們建的”,樸實的話語里有自豪,有興奮,也有艱苦創業的艱辛。
曲氏三兄弟,這三個樸實的林州人用他們的拼搏和汗水,在他們的第二故鄉鶴壁新區的大地上,用磚瓦灰沙石,寫下了立體的詩篇。
三、他是我們林州建筑的后起之秀
時間到了2002年春天,大哥曲文生看著成熟起來的三弟曲紅生做出了一個決定:“老三你也32歲了,能獨當一面了,大哥今后給你做顧問,二哥給你做項目經理,你把咱林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鶴壁公司的牌子抗起來吧。”
自家親兄弟,不用復雜的投票選舉,帶著兄長的信任和期望,曲紅生走馬上任了。從此曲紅生有了新的稱謂:林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鶴壁公司總經理。
是林州建筑的牌子叫曲氏三兄弟在鶴壁打響,也是曲紅生的運氣好,他沒有辜負弟兄們的希望,一上任就接到了大工程。
林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鶴壁公司承建了鶴壁市直機關3號院的兩幢家屬樓1.5萬平方米的建設任務。
2002年6月工程開工,曲紅生吃住在工地,不分晝夜施工,他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了這個工地上。
在開工剛一個多月,現場技術員找到了曲紅生,說有面內墻垂直度稍微超出了規范,現場監理和甲方還沒有發現。曲紅生不干了:“難道非要等別人給我們指出問題嗎?我們發現了問題要主動整改,馬上通知工地停工,開現場會。”
工人們來到現場,看著年輕的老板如何處理這件事情。曲紅生帶頭開始了拆墻,大家也無語,一起把這堵不合格的墻拆除了。
曲紅生只說了一句話:“質量是我們的命根子,沒有質量,就沒有我們的市場,我們就都要失業!”
一句勝千言,曲紅生抓質量的故事在工地傳開了,大家工作更是認真負責。最后曲紅生承擔了這兩幢1.5萬平方米的住宅樓,在同時開工的7個標段的19幢住宅 樓中提前兩個月竣工,在7個施工單位中排名第一。林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鶴壁公司被鶴壁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評為施工先進單位,成為整個建筑工地施工單位學習 的榜樣。
曲紅生說:“最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五一期間,我們承擔的市政府辦公樓改造工程,當時有三個公司同時開工,白天政府機關要辦公,我們大多是在夜里施工。工期75天。”
那是怎樣的75天啊,50名工人白天給外墻貼保溫層,夜里在辦公樓內拆墻壘磚,為了防止工程揚塵,他專門買了大量塑料布,蓋在辦公桌上,蓋在電腦上,施工過后打掃得干干凈凈,沒有一絲塵土。第二天機關工作人員走進辦公室,辦公室還和頭天晚上下班時一個樣。
“政府給我們林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鶴壁公司創造了這么好的創業條件,我們就是不掙錢也要把工程做好,”曲紅生說,“當時承攬這項工程時,有幾個建筑公司 就因為嫌麻煩退縮了,但我們不能退縮,我們是林州人,我們不能讓甲方把我們林州人看扁了,把我們的紅旗渠精神看輕了,我們要干,還一定要干好,在當時的三 個施工單位中,我們是第一個完成任務。”
曲紅生在談話中愛說第一,他也在鶴壁建筑業中創出了許多令人驕傲的第一;
曲紅生帶領的公司是第一批開進鶴壁新區的建筑公司;
曲紅生帶領的公司在所有承建的群體工程中多次爭得了第一;
曲紅生帶領的公司是第一個獲得省級安全文明工地稱號的公司;
曲紅生帶領的公司是鶴壁新區第一個獲得中州杯工程質量獎的公司……
一個個第一里有著曲氏三兄弟和曲紅生的心血和汗水,也有著曲紅生這個剛強而內斂的林州漢子的自信和奉獻。
中國優秀企業家、林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秦東海評價說:“曲紅生是我們公司在全國20多個省市區分公司經理中比較年輕的一位,他做事踏實,講究誠信,是我們林州建筑的后起之秀。”
四、曲紅生的管理之道
曲紅生說:“現在的建筑業已不是搬磚和泥的時代了,企業要發展要壯大就需要在抓管理上下功夫。”
曲紅生在企業管理上也有著自己獨到之處。
在市場管理上,曲紅生提出公司領導班子要帶頭主抓市場的發展走勢和潛在市場的運行模式,不斷地分析形勢和研究對策,努力搶占市場份額。
4年來,他們先后開工建設了10多萬平方米的工程,承建了鶴壁市嘉誠電器廠項目、鶴壁市新聞出版局辦公樓工程、鶴壁新區名店街、鶴壁市采煤沉陷治理牟山住宅小區工程、鶴壁市人才公寓服務樓工程、湘江四季苑小高層1、2、3,及多層6、7、8號樓等工程。
在企業管理模式上,曲紅生提出要進一步創新創精,以創優質工程為目標,全力實施品牌戰略;以創省、市級以上安全文明工地為目標,全力實施形象戰略;以確保合同履約率為目標,全力實施誠信戰略。
在成本管理上,曲紅生提出要加強項目成本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的生存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其中要,突出抓好材料成本管理;加強工期管理;同時加強現場管理,制定科學的方案,合理調配有限資源,減少施工浪費。
憑著過硬的管理,林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鶴壁公司承建的鶴壁新區名店街工程獲得了河南省安全文明工地的榮譽稱號,現在建成的名店街已成為鶴壁新區居民休閑購物的必到之處。
憑著過硬的管理,林州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鶴壁公司承建的湘江四季苑小高層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優質結構評審標準,被鶴壁市建設局評為安全文明工地及優質結構工程,現已申報河南省安全文明工地和結構中州杯工程。
曲紅生說:“這個工程我們要力爭再得中州杯。”
曲紅生少年時飽受輟學之苦,他在工作之余讀了工民建專業的大專***,有了工程師的職稱,但他還在學習,今年他參加了中央黨校全國民營房地產研究生班的學習,馬上他還將 參加清華大學公司治理與人文管理研究生班的學習。
曲紅生說:“參加這些學習,我不是為了***,我是為了學習知識,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我們公司將來發展壯大的根本,在公司我也倡導職工學習,要建立學習型公 司,只有學習才有進步。我的管理中還有一條,員工的學習能力管理,從學習的能力看工作,從工作的能力看學習,書本的、實際的我們都要學習。”
五、走多元化發展之路
曲紅生說:“我們在鶴壁發展已有17年的時間了,鶴壁是我們的第二故鄉,我們要為鶴壁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來回報關心支持我們的鶴壁父老鄉親。”
出于回報社會的考慮,2006年6月,曲紅生成立了鶴壁天馨房地產置業有限公司,他要進軍房地產行業,要在鶴壁建立自己公司的辦公、倉儲基地,他還將征地,開發自己的住宅小區,直接面向市場銷售,參與鶴壁新區房地產業的發展。
曲紅生說:“我們將來的小區就命名為紅旗渠苑小區,我們要讓林州紅旗渠精神在鶴壁新區發揚光大。”
在社會公益事業上,富裕起來的曲氏三兄弟從不吝惜,他們資助村里的老年人、家庭困難的學生、捐助災區,給農村送戲送文藝節目,以回報鶴壁和林州家鄉的父老鄉親,這些年投入的款物30余萬元。
曲紅生說:“在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 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這給我們民營企業吃下了定心丸,今后我們把企業做大做久做強的勁頭更足了。我已經向黨組織提出了入黨申請,爭取成為一名優秀 的共產黨員。”
曲紅生這位從紅旗渠畔走出的企業家,他有著堅忍不拔的毅力,有著艱苦創業的經歷,有著自強不息的動力,他懷抱著給紅旗渠精神增光彩,給鶴壁建設做貢獻的理想,奮斗拼搏在他的第二故鄉鶴壁新區,成就了事業,成就了輝煌。(秦銘芳 )(原標題:發揚紅旗渠精神為鶴壁經濟建設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