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陽縣特色產業助力農民增收
2013/3/14 16:24:1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中原經濟網訊】(河南經濟報 記者 張青松 通訊員 李雙文) 盤鼓一響,錢到手;畫筆一揮,繪“錢”途;腰包鼓了哪里去,就去文化農業生態游。10月22日,記者帶著濃重的好奇心,來到原陽縣一探這幾句話的真正內涵。
原陽盤鼓聲聲震中原
原陽盤鼓歷史悠久,具有“牧野鼓魂”的稱號。據介紹,原陽盤鼓不僅成功申報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在“全國鼓王邀請賽”上獲最高榮譽——“最佳鼓王獎”。
為把原陽盤鼓推向世界,該縣通過政策引導、資源整合、宣傳推介、打造精品等一系列措施,使整合后的原陽盤鼓基本具備了集團化作戰的能力。如今的 原陽盤鼓既能分散表演,又能規模化作戰,不僅提高了市場競爭力,還拉長了產業鏈條,帶動了鼓舞培訓、盤鼓制造、演出服飾加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眾多農民在 這個產業鏈上得到了實惠。
如今,“進城表演,回家分錢”已成為很多農民鼓手的習慣;“上場演員,下場農民”已成為該縣數千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原陽盤鼓”已成為原陽縣一個響當當的文化品牌。截至目前,原陽盤鼓已有穩定的演出盤鼓隊126支,專職盤鼓教練100余人,其中省級以上舞蹈家協會會員15人,擁有盤鼓演出隊員 3000余人,年演出收入2200萬元以上。
農民書畫“繪出”真金白銀
“人人愛書法,家家掛字畫”幾乎成了原陽縣的真實寫照。不僅如此,該縣還涌現出了許多遠近聞名的書畫家庭、書畫專業村,引領農民走上致富路。目 前,該縣已形成了以草坡村、韓董莊、楊廠村為代表的書畫專業村。其中,草坡村從事書畫創作的就有200多人,年收入已達1000萬元以上。該村農民畫家喬 炯國一家有9人從事書畫創作,年收入數十萬元。
為將書畫藝術向書畫產業轉變,近年來,該縣提出“突出優勢、謀劃經典、創新機制、引資發展”的十六字方針,全力打造書畫產業品牌,為書畫藝術事 業和書畫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目前,該縣已擁有國家級、省市級書畫協會會員100余人,從事書畫創作人員3000余人,書畫愛好者5000 余人,年創經濟效益3000萬元以上,已形成了“龍頭+基地+書畫家”一條龍的書畫產業發展模式。
城里人的一畝三分地
近年來,該縣利用區域內的灘區、生態農業、綠色田園等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游。
在原陽縣太平鎮水牛趙村原生生態園內,只需3000元錢便可以擁有一塊兒土地一年的使用權。原生生態園負責人趙俊海說:“在這里,城里人吃上了 正宗的原陽大米,體驗到了農耕的樂趣。農民每年每畝地增收300多元,節省出的勞動力還可以外出務工掙錢,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該縣還把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塑造為有形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文化生態游。如今,該縣開發的沿黃生態旅游帶已成為黃河北岸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不僅如此,該縣 還大力發展以尋根文化、娛樂休閑、療養度假為內涵的生態旅游園區,并開創了“文化+旅游+地產”的博浪沙模式,增加了景區農民的收入。(原標題:原陽縣特色產業助力農民增收)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中原經濟網—河南經濟報 原文時間:20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