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言起重工業的魏莊
長垣縣有多種稱號:“中國廚師之鄉”、“中國防腐蝕之都”、“中國起重機械之鄉”。
但提起長垣,不能不讓人把它與“中國起重機械名城”聯系在一起。
從縣城往南,在長垣縣的起重裝備園區,排列著大大小小上百家起重機制造廠。一家起重機廠,打出了“舉起中國”的廣告語,有些夸大,但并不夸張。
而起步最早的魏莊鎮,則代表了長垣起重工業的發展水平。
據長垣縣發改委主任、時任魏莊鎮副書記的楊軍洲介紹,魏莊是起重機制造企業的主要聚集地,位于該鎮與縣城之間的起重工業園區,企業間的親密度、黏合度很強,凡是生產起重機的配件不出園區全部都能找到,全國50噸以下的起重機市場份額,長垣占了65%。而魏莊鎮以南的主干道兩側,也大量集聚著許多配件廠家和門市。
與魏莊一樣,長垣的數千家民營企業,曾經散布在該縣的多個鄉鎮,占地多、用地難、運輸不便,生產要素和資源共享度低。如果能在 民營企業較集中的地區建設產業集聚區,就實現了產業在地理上的集群,集中解決了用地難,并可以為企業提供交通、供電、給排水、科技開發、職工培訓、污染治 理、環境美化等社會化服務,就可以降低企業創業成本,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
所有這一切,都呼喚著一個對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有集聚功能的產業集聚區的及時出現。
于是,長垣縣委、縣政府提出了企業集中、產業集聚、要素集約的發展方向,在城南5公里處著手規劃起重工業集聚區。在這種背景下,長垣縣產業集聚區應運而生。
縣政府辦公室主任范相鵬告訴記者,長垣起重裝備業形成了門類齊全、市場覆蓋面廣、布局集中的產業體系,已經成為長垣高速成長的支柱產業,擁有整機生產企 業133家,配套生產企業1200多家,從業人員6萬人。長垣起重產業集聚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起重機械生產基地,是河南省重點產業集聚區和“中國產業集群品牌50強”。
領軍起重機行業的衛華
長垣發展了,以起重裝備為主的“長垣制造模式”,創造了引人注目的“長垣經驗”和“長垣現象”。參觀學習者紛至沓來。
縣委書記劉森認為,長垣的發展不能只看眼前的繁榮,而是應該著眼于長遠和未來,要以超前的戰略眼光、強烈的創新意識去規劃設計長垣。要想把長垣的起重機 械等產業在國內外的名聲叫得更響,就必須進一步提高這些產業的產品檔次和市場占有率,并讓這些產業在推動全縣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對全縣的起重機械等產業進行規范和引導,并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長垣產業集聚區堅持兩手抓方針,一方面積極搞好新上企業和項目入駐,不斷加大量的擴張。另一方面采取措施,抓企業產業轉型和科技提升。
縣里聘請國內起重行業知名專家、教授25人組成集聚區專家指導委員會,為集聚區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撐。同時成立了高新技術服務中心,構建了高新技術孵化、中小企業創業服務、信息服務和技術支撐等服務平臺。
集聚區牽線搭橋,先后和中科院、清華大學、河南機械設計研究院等30多家省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擁有國家級產品檢測中心1個、國家級職業技能鑒定所1個,建立各類技術研發中心68個,企業和產品科學技術含量不斷提高。
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的運用,推動了企業做大做強。
有一年全國“兩會”期間,在央視二套晚間的廣告里同時出現了長垣的兩個起重機品牌:衛華集團和中原圣起,給人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對于衛華起重機,業界已經不陌生。多年的發展使得它行業地位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衛華已成為全國起重機行業產銷量最大、品牌占有率最強、最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之一;衛華集團的產品也榮獲了“中國品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等榮譽。
據總裁助理李全振介紹,今年6月6日,將是衛華集團的22歲生日,集團也將為此獻上一份厚禮:從不“上岸”的起重行業的龍頭企業上海振華港機,將與衛華 合作向陸地發展,同時把衛華“拉下水”。它同時與世界著名的西門子、三菱、德馬格等公司合作,以提升長垣起重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此外,衛華 成了各地招商引資的香餑餑,來自東北、東南的企業代表常駐衛華,極力想讓衛華在那里投資建廠。
長垣不只要“傻大笨粗”
在裝備制造行業,有人看不起起重裝備,認為那不過是鋼板的組合,給人一種“傻大笨粗”的感覺。
不需要外人說自己“傻大笨粗”。其實早在幾年前,長垣縣已經請人“挑毛病”,并想從中改變起重產業獨大的局面。
2008年6月,中國起重裝備產業集群發展戰略研討會在長垣縣召開。與會專家高度稱贊“長垣制造模式”的同時,毫不吝嗇地指出長垣縣在起重機械產業集群 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起重機械產業集群的絕大多數企業仍然處于低成本的粗放式擴張階段,主要依靠高昂的發展成本換取微薄的利潤;起重資源整合及配套能力不 強,企業重復建設現象嚴重,產品單一,規模偏小,資源浪費大。
請人診療就要按病抓藥:圍繞特色裝備制造、醫療器械及衛生材料、防腐建筑及防腐材料、飲食文化、食品加工等五大優勢產業,著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形成了“兩區八組團”的產業集聚區。同時,形成了汽車零配件、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三大新興產業競相發展的格局。
他們引導起重業向特色裝備制造轉變,以衛華集團、河南礦山為龍頭打造特色裝備產業集群;引導醫療器械及醫用衛生材料向生物醫藥轉變,以睿蘭特公司、駝人 集團為龍頭打造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及衛生材料產業集群;引導防腐業向材料生產轉變,以瑞晨公司、富臣公司為龍頭打造新型化工產業集群;以引進天津汽車集團 汽車項目為契機,打造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以燕垣公司為龍頭,打造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長垣被稱為“中國廚師之鄉”,是全國4家中第一個被命名的地方,烹飪業歷史悠久,從業人數眾多,且有全國兩個、河南唯一的烹飪大專院校之一的長垣烹飪職業技術學院。“長垣廚師遍天下、刀勺聲里多名家”。但因為眾多的從業人員大多分散在全國甚至世界各地,振興長垣餐飲文化產業一直是歷任領導無法實現的夢想。
他們建造的中國廚鄉第一 品牌的食博園,使人們到長垣可以“一品天下美食”。以文化、餐飲、休閑、娛樂為主,打造成中國著名飲食娛樂的集散地,文化創新的示范區。同時,該食博園又 是烹飪學院的實習基地,學生的創業園。該園將于今年10月第20屆“中國廚師節”開幕的時候開園。
縣長薄學斌十分清醒:不要看到我們的城區發展較快,長垣還有很多革命老區、背河洼區和黃河灘區農民增收困難;我們的縣域經濟發展缺乏現代產業體系支撐,長垣發展產業集聚區,必須和統籌城鄉發展、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同步發展。(胡心潔 李嵐)(原標題:長垣 起重“舉起”的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