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冶鐵鑄劍文化探源
2013/3/19 9:57:2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我在西平縣宣傳文化部門工作19年,先后隨省、市文物部門和中央級新聞媒體及省、市級新聞媒體多次到西平西部山區古棠溪、冶爐城遺址、戰國冶鐵爐遺址搞文物普查、考察和采訪。并與西平縣文管所長康曉華、河南棠溪劍業創始人高慶民有20多年的交情,對西平冶鐵鑄劍文化從認識到研究,今撰寫此文用以拋磚引玉。
西平冶鐵鑄劍文化歷史悠久
棠溪,地處西平縣城西56公里酒店山區。棠溪因兩岸生長棠梨樹而得名。棠溪源頭四面環山,礦藏豐富,據勘測,棠溪流域分布30多處優質鐵礦,加上棠溪水淬火,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這里已是著名的冶鐵鑄劍圣地。在冷兵器時代,歷史研究表明,兵器生產始于青銅冶鑄,但青銅本身有質量缺陷。冷兵器技術質量改進,則是春秋戰國時期冶鐵技術出現,戰爭的需求促進了冶鐵技術的發展,冶鐵技術促成了鐵制兵器的生產。據著名學者李景華、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員王永寬考證,這一時期,棠溪、南陽、邯鄲和臨淄是著名的四大冶鐵中心,唯獨棠溪首創了鐵劍的發明和生產,成為韓國重要的兵器制造基地,是兵器制造由青銅兵器向鐵制兵器歷史的跨躍。
在史籍中有眾多棠溪冶鐵和生產兵器記載。《戰國策》曰:“韓之劍戟出于棠溪。”《史記》素隱注曰:“棠溪在西平,其水淬刀劍,特鋒利。”《史記·蘇秦列傳》 載:“韓卒之劍戟皆出于冥山、棠溪……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冥山,又叫蜘蛛山,在西平境內)《史記》中又有這樣記載:“天下之劍 韓為眾, 一曰棠溪,二曰墨陽,三曰合伯,四曰鄧師,五曰宛馮,六曰龍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將。”《資治通鑒》載:“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上述典籍記載,歷史九大名劍,皆出西平棠溪,棠溪劍又居九大名劍之首。中國現代著名史學家范文瀾為考證西平棠溪冶鐵鑄劍史,于20世紀30年代、50年代兩次到西平實地考察,在其所著《中國通史簡編》載道:“河南西平有冶爐城,有棠溪村,都是韓國著名鑄劍處。”據不完全統計,正史《史記》、《漢書》,地理類《水經注》、《太康地記》等典籍中,有關棠溪和棠溪冶鐵鑄劍文獻記載30處。充分說明棠溪在中國古代冶鐵和兵器制造中的重要地位,也充分證明西平棠溪冶鐵鑄劍文化悠久的歷史。
冶鐵鑄劍區域規模大、地域廣
據李景華先生考證,西平古棠溪冶鐵區方圓達480平方公里。以現棠溪流域西平縣所轄原酒店鄉、出山、蘆廟、呂店、楊莊等鄉鎮為中心,輻射舞鋼市、遂平縣西北部、舞陽縣東南和郾城縣南部。如冶爐城、鐵爐合莊、龍泉村、酒店等多與冶鐵鑄劍有關的地名、村名沿至今。據記載,十里棠溪,十里城,村寨無處不市景。冶鐵鑄劍戟的兵器制造業,又帶動了商業、釀酒、餐飲 等行業的繁榮,這一盛況,自春秋戰國持續到秦統一六國后的漢、晉、魏、三國、南北朝、隋及唐朝中期。歷朝歷代,官府都在此設有管理冶鐵和兵器制造的鐵官。 《漢書·地理志》、《清一統志》載有:“西平有鐵官”、“西平漢置鐵官”、“晉亦置鐵官”。據考證,現今西平縣原酒店鄉政府所在地酒店,應是當時匠人、俠 客、商賈等飲酒餐飲的場所。跑馬嶺、找子營是兵卒跑馬操練之地而得名。由冶爐城等打造的劍戟,從棠溪兩岸的跑馬嶺、九女山等山中運出山外,也就有了沿襲至 今的出山鎮地名。
棠溪豐富的礦產資源,適合鑄造劍戟的物質條件和先進的技術條件,加上棠溪山清水秀自然景觀,大街小巷商鋪林立,酒館茶樓歌舞鶯鶯,吸引了各地眾多官商、俠客和身懷絕技的名匠、鑄劍師云集棠溪。《清一統志》說,當時棠溪“工匠七千之眾”、“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形成了七千工匠鑄劍戟、冶爐城里不夜天的壯 觀景象。茶樓酒館吟詩伴舞,山那邊采石冶煉,爐火熊熊。有詩曰:“山巒依舊河水清,紅樓歌女似前迎。春秋楚女扶醉去,留作倩影畫里行。”
冶鐵鑄劍文化需要大力弘揚
西平棠溪冶鐵鑄劍從春秋戰國至唐朝(公元808年)輝煌了1700多年。據《新唐書》載,唐憲宗平叛,唐李朔的副將馬少良率兵攻馬鞍山,取冶爐城,殺士卒,戮工匠,毀城池,棠溪冶鐵鑄造地毀于一旦。
據棠溪鑄劍文化學者翟玉堂和西平縣文管所長康曉華二位先生介紹,上世紀80年代投資20多萬元,對棠溪河岸的“戰國冶鐵爐”遺址建起保護房,豎起了保護碑,被國務院確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有學者認為,西平棠溪冶鐵鑄劍文化實際代表了中國的劍文化之源、劍文化之根、劍文化之祖。也有的專家說,棠溪冶鐵鑄劍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和影響力。
可喜的是,冶鐵鑄劍文化又在西平得到了恢復和弘揚。河南棠溪劍業公司創始人高慶民父子兩代,用近半個世紀的探索、鉆研,終于使瀕于滅絕失傳的棠溪寶劍問世, 它的恢復,不僅是一種歷史的延續,而且弘揚了一種民族精神。近年來,棠溪劍業公司,立足要把棠溪劍文化打造成知名的文化品牌,滿足人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還先后把精心打造的棠溪“國威劍”敬獻全國人大常委會,研制的棠溪“奧運劍”送到北京國家奧委會,研制的“中華第一劍”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研制的“軒 轅乾坤劍”敬獻丁亥年黃帝拜祖大典,還有香港、澳門回歸劍等。
西平棠溪冶鐵鑄劍文化雖是西平獨有的地方傳統文化,更是天中乃至中華寶貴的文化財富,仍需各方大力弘揚。(張瑞云)(原標題:西平冶鐵鑄劍文化探源)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駐馬店新聞網 原文時間:201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