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學術思想,作為先秦歷史文化寶庫中的一部分,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推崇。在臺灣,鬼谷子思想同樣十分風靡,成立于2003年的臺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經常在各地舉辦各種活動,在島內具有很大影響。同時,他們多次到大陸開展兩岸學術交流活動,每年都定期到我市參訪,在云夢山進行朝拜活動和鬼谷子文化研究。
“我們充分利用鬼谷子這一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在促進鬼谷子文化研究和建設上下工夫,同時以鬼谷子文化為媒介促進對臺文化和經貿交流,推動了我市對臺工作的開展和經濟文化建設。”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陳靜說。
以鬼谷子文化為媒,鶴臺文化交流迎來新局面
作為鬼谷子文化的發源地,我市于1994年、2001年先后舉辦了兩屆鬼谷子文化學術研討會,深入研究鬼谷子學術思想,弘揚鬼谷子文化。但由于種種原因,鬼谷子文化在我市的研究活動一度中斷。然而,以張益瑞為會長的臺灣鬼谷子研究會成員參訪云夢山、拜謁鬼谷子的腳步卻始終沒有停止。
為了促進兩岸文化的交流,2009年4月,受市委委托,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陳靜會見了張益瑞,使兩岸以鬼谷子文化為媒介的交流重續前緣。2009年8月,我市又舉辦了第三屆全國鬼谷子文化研討會,會議研討了近年來鬼谷子學術研究方面的新成果和鬼谷子文化思想在現代社會的應用,鬼谷子學術研究會升格為中國先秦史學會鬼谷子研究分會。2009年11月2日,臺灣鬼谷子研究會成員到鶴壁參訪,河南省委常委、統戰部長劉懷廉會見了會長張益瑞。2009年11月3日,由臺灣鬼谷子研究會主辦的兩岸鬼谷子研討會在淇縣云夢山舉行,兩岸的專家學者就挖掘鬼谷子文化內涵,弘揚鬼谷子文化精髓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今年年初,應臺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的邀請,以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陳靜為團長的鶴壁鬼谷子文化交流團一行8人赴臺進行了為期8天的交流考察。其間,交流團參加了臺灣中華三祖文化、鬼谷子文化、孫子兵法對世界和平發展之貢獻高層論壇,陳靜作了題為《搭建良好平臺,弘揚鬼谷文化》的發言,引起了兩岸專家學者的共鳴。
“在臺灣,我們受到了貴賓般的禮遇。”隨行的中國先秦史學會鬼谷子研究分會秘書長燕昭安談起此次臺灣之行仍記憶猶新,“在臺期間,當地的阿美族用熱情的歌舞歡迎我們的到來,一曲《我們是一家人》更是唱出了大家的心聲,臺灣各族人民都對大陸心向往之,溝通交流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愿望。”
在與臺灣廣泛開展鬼谷子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市委統戰部門不僅走了出去,同時也將臺灣同胞請了進來。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兩岸關系的不斷發展,臺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每年都會組織數百人的參訪團到我市云夢山進行朝拜,開展鬼谷子學術研究和交流。
“鬼谷子文化是我們對臺工作的一個橋梁和紐帶。”市臺辦主任郎志堅這樣形容鬼谷子文化在對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正是有了這樣相通相融的文化血脈,我們與臺灣同胞的相互交流才變得如魚得水,彼此認同感日益加深。”
貼心服務,臺灣同胞賓至如歸
“在一次接待臺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成員的宴會上,當我們談笑正歡的時候,賓館內響起了《友誼地久天長》的歌曲,本來這是我們為表達對臺灣友人情誼的專門安排,沒想到卻令他們感到十分詫異。原來,在臺灣,這首歌曲是飯店要打烊的時候才會播放的結束曲。從此以后,再與臺灣友人聚會,我們就專門播放閩南語歌曲,令他們倍感親切,贊不絕口。”郎志堅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段小插曲。
在與臺灣友人的接觸過程中,市臺辦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從細微之處著手,充分考慮兩岸風土人情、生活習慣上的細微差異,認真傾聽臺灣友人的實際訴求,為他們提供貼心周到的服務,令他們在鶴壁感受到了回家般的溫暖。
在臺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來我市的一次參訪過程中,一位臺灣女學生由于水土不服,半夜突發高燒,隨行的其他人員由于人生地不熟,一時手足無措。情急之中,他們向市委統戰部、市臺辦的相關人員反映了這一情況。接到他們的求助后,工作人員連夜將這名女學生送到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治療。掛號、診斷、打針、輸液……他們全程陪同在病人身邊,當一切都安頓下來后,工作人員又徹夜陪護在病床前,時刻留意著這名學生的病情……由于治療及時,第二天,這名臺灣女學生便康復出院。走下病床的她,第一件事就是向一天一宿沒合眼的市委統戰部、市臺辦工作人員深深地鞠躬表示感謝,血濃于水的兩岸親情充滿了整個病房,令在場的每一個人無不動容。
“我們不僅用鬼谷子文化吸引臺灣友人前來研究交流,更用我們的真情服務譜寫了一曲血濃于水的親情贊歌,讓臺灣友人感受到了回家般的感覺。”郎志堅說。
不懈努力,經貿交流初見成效
在臺灣,許多人將鬼谷子文化奉為圭臬。鬼谷子信眾遍布島內外,其中,工商界人士眾多,所從事的行業遍布各個領域。近年來,我市在加強兩岸鬼谷子文化交流的同時,在工商界人士中積極推介宣傳我市的投資環境,在促成云夢山八卦城項目續建的同時,也正在推動其他項目落地。
鶴臺兩地的經貿合作也在積極對接。市長丁巍率團參加“中原文化寶島行”活動取得豐碩成果,交流內容涉及教育、旅游、文化等多個領域,臺灣《工商時報》刊登的鶴壁專版《鶴壁如詩如畫》在島內產生良好反響。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陳靜率團赴臺交流期間,拜會了臺灣淇縣同鄉會、中華工商企業家聯合協會總會等8家社團和20多位工商界人士和企業家,充分利用研討會、座談、會見等宣傳鶴壁、推介我市優良的投資環境,與昇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牛惠臨等就管材、服裝等項目進行對接洽談。副市長劉新勇率團赴臺開展經貿交流活動,重點開展電子機械、食品加工產業項目招商工作,拜會商會(協會)12家,洽談項目15個,取得良好的招商效果。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市積極與臺灣各界聯絡,已組織開展了赴臺交流活動11次(批),交流內容涉及文化、衛生、工商、商務、金融、農業等領域,開創了我市赴臺交流交往新局面。9月26日、27日,兩岸媒體看鶴壁活動在我市舉行,來自大陸和臺灣的38名記者到我市采訪,對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給予高度評價,對我市新區南部產業綜合服務功能區、淇河景觀贊不絕口。10月22日、23日,由全國臺聯、河南省臺辦、河南省臺聯、鶴壁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海峽兩岸關系研討會在我市舉行,兩岸專家學者以“加強兩岸農業合作,增進兩岸農民福祉”為主題進行了研討和交流。會上,兩岸專家各抒己見,就兩岸農業發展的不同特點、臺灣和大陸近年來農業合作的得失、ECFA簽訂后農業合作的前景及存在的問題,都進行了坦誠而熱烈的交流,專家們還為鶴壁農業和經濟發展診脈建言,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來自臺灣的企業家就陶瓷、保健品等項目與有關縣區和企業進行了對接洽談,市農科院也就引進臺灣土壤改良、綠色農業環保技術與臺灣有關專家和企業家積極對接。10月22日,在市委統戰部、市委宣傳部的推動下,鶴壁市鬼谷子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發展會員53名,標志著我市鬼谷子文化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10月25日,海峽兩岸鬼谷子學術交流會將在我市舉行,兩岸專家學者將就研究鬼谷子思想、弘揚鬼谷子文化進行進一步研討交流。從去年在云夢山舉辦兩岸鬼谷子文化研討會,到今年1月我市派代表團參加臺灣鬼谷子文化高層論壇,再到今年的海峽兩岸鬼谷子學術交流會,逐步形成了兩岸鬼谷子文化交流的互動格局,兩岸鬼谷子文化學術交流常態化正在確立。(記者 馬飛)(原標題:以鬼谷子文化促進對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