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狂正月迷狂城’——浚縣正月古廟會”系列之一 迷狂的香客(2)
2013/8/5 18:06:03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過罷年,各村鄰里和會首就開始聯(lián)絡趕會的人,這是件嚴肅事。浚縣東南一帶,比如長垣和滑縣,鄰居若相約去趕會,忌諱問去不去?如果問鄰居去不去,鄰居回答去,結(jié)果有事去不成,就是心不誠。說不去更不行,浚縣山靈,你說不去,對神不敬。香客相約的方法虔誠古樸,當弄清鄰居家有人時,你要先說一句:“去浚縣山趕會咧。”說罷,隔墻扔個磚頭。對方不去就把磚頭扔回來,如果去,就留下磚頭,說聲“知道了”。村里會首收趕會的份子錢時也不能問,而是拉個簸籮沿街吆喝:“去趕浚縣會咧。”誰去,就扔個磚頭,不去不扔,會首看你扔了,回頭就找你收份子錢。
過去香客來趕會,一般坐馬車,馬車是鐵轱轆或木轱轆,車上插旗,寫著“朝山進香”四個大字,旗側(cè)豎寫出哪縣哪鄉(xiāng)哪村。趕會香客懷朝圣之心,對浮丘、大?兩山無比神往,許多香客往往進入一種幻化的朝圣狀態(tài)。
香客們到了浚縣,首先是住店問題,都是預訂的,有的今年就預交了下一年的錢。香客往往在一個固定地方住幾年、十幾年。
過去浚縣城里不住香客,因為城門夜里關(guān)閉,香客出入不便。香客一般住城外四關(guān)的車馬店,清末民初直到20世紀40年代前后,城外四關(guān)有幾十家車馬店,每家都有幾十間房。車馬店住滿了,南關(guān)、南關(guān)外及西關(guān)一帶老家老戶只要家有閑房,也留香客。有時他們寧可在院里搭庵棚住,也把房騰出來。因為一個正月廟會所收豐厚的房費,能抵一個麥季的收入。盡管這樣,還有香客住不上店,這叫“淤店”。“淤店”客有的在車馬店門洞里坐一夜,更多的是在兩山山坡上坐一夜。
車馬店現(xiàn)在有無遺存?馬金章先生搖搖頭:“上世紀60年代以后就沒有了,主要是沒有牲畜了。80年代后農(nóng)民都開農(nóng)用小四輪來。現(xiàn)在都是村里包車來,廟會期間,有組織的每天能來幾十班。”
上面講的是旱路來的香客,還有從水路來的香客。20世紀60年代前,衛(wèi)河水清通航運,衛(wèi)河上游的懷慶府衛(wèi)輝府,以及下游的彰德府大名府保定府天津衛(wèi)的香客,一般都從衛(wèi)河乘船走水路到浚縣,在浚縣西關(guān)的車馬店落腳。
不論旱路水路,凡住下店的香客叫有了“下處”。進了店,香客把“朝山進香”旗插在大門口,大會首在“下處”找個上首位置,把隨車帶的“老奶軸”(碧霞元君像)服侍上去,燒香磕頭。房東提供鋪草葦席,香客自己打地鋪。房東提供炊具,香客自己盤鍋灶,再把馬車上拉的白菜粉條大肉白面卸下來,這才算安頓好了。
“朝頂報到”許愿還愿要慎重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那時我十幾歲。最遠的香客來自江蘇、安徽、陜西、河北等地,山西、山東的也很多。俺家住了一群香客,有二十來人,他們起五更去燒頭更香時,排成一大溜,有拿兩根香的有拿一根香的。燒完香,晃悠悠回來,借俺家鍋灶做好飯,還給俺家端一碗。”家住浚縣西街村的老藝人李順波回憶道。
李順波說了段當時流傳的快板:“從北京到南京,數(shù)著浚縣城。浚縣城七大山,論起熱鬧數(shù)南關(guān)。每年兩次古廟會,千里遙遠來朝山。”兩次古廟會是指正月會和八月會,八月廟會規(guī)模僅次于正月廟會,會址與正月古廟會相同,會期從七月初六到八月初一。
按規(guī)矩,不論進店早晚,大會首都要召集香客上浮丘山朝頂,向“老奶奶”報到。
朝頂報到前,香客們留一個小會首在“下處”上供看門,其余人員都去。出發(fā)前香客放一掛鞭炮,大會首點一把香,分給大家人手一支,這是點清人數(shù)。
香客們跟隨會首,手持點燃的香,前邊有一人打著“朝山進香”旗,就像現(xiàn)在導游拿的團旗一樣。大會首手托托盤,托盤里放著香箔、火鞭,準備在碧霞元君大殿前上香朝敬。
到了碧霞宮前,會首再放一掛鞭炮,有人喊一聲:“大會首來了!”山門里有一老一少出來迎,這是姓麻的父子倆,老的吹嗩吶,小的拍鐃镲,沒個正音圖個熱鬧,會首高興得滿臉紅光,隨手抓錢賞給麻家父子倆。
之后,香客到大殿先點香箔再磕頭,神三鬼四,有的山東來的香客在會首帶領(lǐng)下集體行二十四拜三十六拜大禮,很壯觀。碧霞宮的香火錢佛道兩家一家管一年。
磕頭祭拜前香客要把隨身帶來的供饗供上。現(xiàn)在香客會供上酒、燒雞、點心、豬頭等東西,時代變了,神仙也吃葷。
南山朝頂還有一項重要內(nèi)容——求子。碧霞宮內(nèi)西配殿有專管這事的“三霄”神,東配房還有床公床母神,負責安胎保胎。
朝頂期間不能信口開河,不能說誑話亂許愿。許給“老奶奶”一臺戲,到時就得請戲班子唱。碧霞宮山門外就是清乾隆年間修的戲臺,是專門酬神唱戲的地方。
現(xiàn)在許戲的不多,都是許電影。許人人想,許神神想,許愿不還,失信于神,香客們不敢。碧霞宮就是還愿還出來的。明代縣令蔣虹泉許愿,只要兒子病好,就重建廟宇再塑金身。如此大愿,用了20多年才完成。蔣虹泉不失信于神,浮丘山才多了碧霞宮這一圣地。
朝頂?shù)南憧桶葸^碧霞元君,再看看千佛寺及其他神仙,布施些零錢,燒幾炷散香,就可以下山了。
香客回到“下處”,生火做飯。一般是餾饅頭熬大鍋菜。也有黃泛區(qū)來的窮香客,一人背個褡褳,裝著鍋盔饅頭棗花,頓頓啃干饃,向房東買開水,一碗2分錢。
香客回到“下處”,心情很激動,有鋪不睡,又說又唱。“淤店”客更是坐等天亮。山坡上賣香箔飲食的攤棚,通宵燈火通明。
天亮后,香客有的到東山拜佛觀景,東山(大?山)風光秀麗古跡薈萃,香客是一定要上山觀景的。
東山觀景后,有的香客會再去逛逛買買東西,這樣到了第三天就滿載而歸了。臨走時會首還不忘把來年的房子訂好。
廟會上,只有做生意的人不先朝頂,而是先搭棚,張羅生意,然后再上山上供謝神。
浚縣廟會是中原地區(qū)最具代表性、最具特色的三大廟會之一,自有唐以降一千多年來,愈辦愈大,愈辦愈久,到今天已成為時歷月余、地跨數(shù)省的盛大廟會。(記者盛夏文圖)(原標題:“‘迷狂正月迷狂城’——浚縣正月古廟會”系列之一 迷狂的香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