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太極拳交流大賽情況簡介(2)
2013/8/6 16:35:2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大賽期間,在東方紅廣場安排了四場群眾太極拳表演。中國武術協會授予焦作溫縣陳家溝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并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
第五屆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
第五屆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8月20日——8月26日在焦作舉行。本屆大賽在國家武管中心、省體育局和焦作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下,經過多方努力,終于完成了本屆大賽的升格工作,由國家體育總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單項賽事由國家體育總局主辦,這在全國是首例,能爭取到實屬不易。大賽的升格,對擴大焦作影響,促進焦作打造太極拳品牌,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本屆大賽共有40個國家3個地區的236支代表隊報名參加,參賽人數達3038人。其中,境內有31個省(市、區)、5個副省級城市、6個行業體協和15個高等院校的138支代表隊,共2418人;港澳臺地區18支代表隊、共101人。境外有美國、英國、日本等39個國家80支代表隊共409人。本屆大賽國內參賽隊實現了大團圓,境外參賽隊填補了非洲空缺。大賽的規模、影響、效果都超過以往歷屆。
出席的主要領導有: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等。
在4天的比賽中,3000多名選手在太極拳(劍)規定套路、太極拳(械)傳統套路、集體項目、太極推手擂臺賽等4個大項46個小項294個組別比賽,共產生一等獎162個,金牌68枚。大賽期間組織了群眾太極拳展演、名人名家授拳、太極拳發源地溫縣陳家溝尋根拜祖、向參賽隊代表贈書贈光盤等系列活動。此外,大賽還進行了太極拳高峰論壇、國內外太極拳論文征集、評定、交流等學術研討活動,中國武協還對參賽的境外選手進行了中國武術段位認證。
第六屆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
第六屆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于2011年8月20日至26日在河南焦作市舉辦。大賽依托焦作“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的獨特優勢,進一步弘揚太極拳這一武術瑰寶,推動中外武術交流,擴大焦作對外開放,打造一流的太極拳品牌賽事。大賽的主題是“健康太極、和諧世界”,共包括開幕式、高峰論壇、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培訓中心奠基儀式、太極拳交流活動等八項內容。與往屆大賽相比,本屆大賽有四大亮點值得我們期待。
亮點一,開閉幕式組織形式有創新。
與國際體育賽事開幕式接軌,本屆開幕式組織形式進行了創新,不再組織運動員集體入場,改為參賽團隊旗手入場。開幕式領導講話不再進行翻譯,而是利用開幕式現場大屏,同聲顯示翻譯稿。
亮點二,國際太極拳高峰論壇規格高。
本屆大賽高峰論壇改變往屆單一的論文征集評選方式,由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和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分會主辦國際太極拳高峰論壇。高峰論壇包括六項主題活動:太極拳發展戰略論壇、太極拳國際論壇、太極拳博導沙龍、太極拳名家網談、太極學術論文評選、陳家溝研學活動。本次論壇定位為半封閉半開放式,在前三項活動中,將分別開辟30分鐘的開放時間,由太極拳愛好者發表個人觀點。論壇嘉賓擬邀請武術界知名人士、影視明星、歐美日專家和國內體育大學博導等,這是中國武術協會首次組織全球范圍內的高端太極拳理論研究學術會議,規格高,主講嘉賓影響力大。
亮點三,競賽活動安排更人性化。
隨著參賽人數的增加和時間的延長,給運動員、裁判員的參賽和工作帶來壓力。大賽將增加競賽場地、縮短競賽單元時間,以保證運動員和裁判員的休息,同時通過調整頒獎形式、給各比賽場地安裝伸縮座椅等辦法,使今年的競賽安排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更加細致、周到。
亮點四,太極拳推廣交流活動名家薈萃。
本屆比賽,陳、楊、吳、武、孫和各大流派的太極拳代表人物都將應邀到焦,他們將參加太極拳高峰論壇和太極拳名人名家進社區、進企業展示交流活動。往屆的尋根拜祖活動,今年將改為“陳家溝太極文化游”,以進一步突出“大太極、大文化”的理念,樹立焦作太極拳發源地的開放性、包容性。(原標題:歷屆太極拳交流大賽情況簡介)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新華網(201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