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二角宿初升
為什么二月初二龍抬頭?難道僅僅是因為有人曾看見有一條龍在大地回春時抬了一下頭嗎?從古代天文學的角度分析,或許可以解釋得更為嚴謹。中華先民把黃道的恒星分成二十八星宿,以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分成四組,即每組七個星座,簡稱七宿。根據每組星座的形象,稱為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即古天文學上的“四象”。青龍的七宿分別是角、亢、氐、房、心、尾、箕,構成的蒼龍形象中,角宿為龍角。二月二前后,天上的角宿(龍角)就從地平線上出現了,好像是蒼龍的頭抬起來了,所以這二十八宿的 “蒼龍”抬頭之日,就被稱為“龍抬頭日”。
洛陽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說法,認為蟄伏一冬的龍在農歷二月初二這天開始活動,給大地帶來雨水。人們喜歡在這一天理發,據說這樣能像抬頭的龍那樣有精神。(商綜)
東關雙龍與宋太祖
如今瀍河區爽明街北端的夾馬營,原是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的誕生地。據《宋史·太祖紀》載,后唐天成三年趙匡胤誕生時,赤光繞室、滿街通紅,所以爽明街也被稱作火街。
開寶九年,趙匡胤病逝,其弟趙光義繼位,因為龍是帝王的象征,一條街出了兩個皇帝,所以夾馬營也曾被稱作雙龍巷。
為了紀念這位開國皇帝,“舞雙龍”的活動從宋代開始,一直流傳至今。雙龍一條為青龍,代表趙匡胤;一條為火龍,代表趙光義。表演時排鼓齊擊、鞭炮齊鳴,雙龍時而左右穿梭,形似蛟龍鬧海,時而盤旋游動,似蒼龍遨游太空。因龍鱗為紙質,舞動時隨風擺動,龍口不斷噴出火焰,場面十分壯觀。“東關雙龍”已被列入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劉志軍)(原標題:民俗趣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