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舞龍”,民間有許多傳說。
其一:有一年年末,龍王腰痛難忍,所有藥物都吃遍了,仍不見好轉。龍王無奈,只好變成一個白胡子老頭來到人間求醫。大夫摸脈后甚覺奇異,問道:“你不是人吧?”龍王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于是大夫讓他變回原形,從他腰間的鱗甲中捉出一條蜈蚣。經過拔毒、敷藥,龍王康復了。為了感謝大夫治病之恩,龍王說:“只要照我的樣子扎龍舞耍,就能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們聽了大夫的述說后,便在歲首年終扎龍舞耍,以求來年五谷豐收。每逢干旱之時,人們也舞龍祈雨,后來逐漸演變為春舞青龍、夏舞赤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的習俗。
其二:遠古時,盤古、神農、伏羲輪流掌管鎮天之寶——一根龍頭拐杖,以每年正月初一為換班之時。這天伏羲剛上崗,突然見五瘟童子化成一股黑氣,往人間飛奔。伏羲恐五瘟童子去人間作孽,忙將手上的龍頭拐杖往空中一拋。那拐杖立時化作一條金龍,張開大口,一下就把瘟童施放的瘟疫全部吞吃,繼又逮住瘟童,將其監禁。因龍頭拐杖由玉竹制成,后來人們便照著玉竹龍的樣子,用竹子作骨架,制成內點蠟燈的火龍,自行舞弄盤旋,以消瘟免疫。
其三:玉皇大帝曾有一根雕龍拐杖,因長年累月感受仙氣,變成了一條活龍,某日趁玉皇大帝休息,偷偷跑下凡間作亂,殘害百姓。玉皇大帝為平民憤,派天兵天將下凡將其拿住,然后讓百姓用火焚燒,孽龍被燒得翻滾飛舞,待其只剩一口氣時,才被押回天庭。從此,民間為祓邪祛瘟、納福迎祥,便有了舞龍放火的習俗。(袁文良)(原標題:“舞龍”來歷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