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百年好合(上)

2014/5/8 10:30:33 點擊數: 【字體:


    結婚就是成親,說得文雅些,叫百年好合、喜結連理、永結秦晉之好等;說得通俗些,叫辦喜事兒或娶媳婦,許昌民間則稱為辦事兒。結婚當天,是大喜的日子。古時候沒有婚姻登記制度,舉辦完婚禮就等于成親了,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
  
    既然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就要辦得像樣兒些。男方娶媳婦,至少得給新人安置一套新房、添些新家具、做套新衣服。娶媳婦進門,不能讓人家太委屈,常言說“養起豬打起圈,娶起媳婦管起飯”,就是這個意思。
  
    女方有女兒出嫁,俗稱“打發閨女”。怎么打發?主要是準備嫁妝。一般人家閨女的嫁妝除嫁衣、被子之外,還有桌椅箱柜等,富裕人家還要陪送金銀首飾。把閨女養大了,再賠上嫁妝嫁出去,娘家覺得委屈,就稱女兒為“賠錢貨”。男方覺得娶了人家的閨女挺過意不去,就提前送些彩禮給女方,讓女方有充足的資金安排嫁妝,這樣,雙方都覺得體面。如果硬把送彩禮和買賣婚姻聯系在一起,似乎有些武斷,因為嫁女兒畢竟和賣女兒不是一碼事兒。當然,男方經濟條件不好,女方還非要大量的彩禮,這種現象肯定有,不過,不通情達理的父母畢竟是少數。
  
    在許昌方言中,“好兒”有兩個意思,一是相好的,指人;一是結婚的吉日,指日期。籌備婚禮先要定婚期,俗稱“看好兒”,把婚期寫在婚書上通知女方,叫“送好兒”。“送好兒”的任務由男方長輩去完成,且“送好兒”時間有講究。如果上半年結婚,要在農歷二月二送;如果下半年結婚,要在農歷六月六或十月十送,這樣是為了讓雙方都有充足的時間籌備婚禮。
  
    佳期到來,男方請廚師張羅宴席,同門、親戚提前到來,各司其職。迎親的路線要提前勘察,去的路和回來的路不能重復,俗稱“不走回頭路”。新娘家的同門和親戚也要在婚禮前一天聚集在一起,把嫁妝收拾停當,給新娘梳洗打扮,等候迎娶。
  
    舉辦婚禮當天,男女雙方一大早就要在大門、小門上張貼“喜”字和婚慶對聯。從前迎親用轎子或馬車,后來用卡車拉嫁妝、摩托車開道,再后來就用轎車了。迎親隊伍提前吃飯,時辰一到便出發。出發前先清點人數,去迎親的人數是單數,接到新娘后剛好湊成雙數,以求“好事成雙”。按照舊例,新郎再著急也不能親自去迎親,免得別人笑話他“等不及”。鞭炮一放,迎親隊伍便出發了,一路上喜樂高奏,遇村放鞭炮,遇橋撒吉祥帖,按照勘察好的路線奔向新娘家。迎親隊伍中,有三個主要人物,族中一個機靈活潑的小男孩兒和一對兒女雙全善于應酬的夫婦。小男孩兒稱為“壓轎孩兒”,這對夫婦稱為“叫女客”,男的稱為“正客”,女的稱為“女客”。“叫女客”攜帶一個紅包袱,內裝紅蓋頭和催妝衣,催妝衣俗稱“應衣”,包括鞋襪、一套內衣和一套棉衣。到了女方家中,新娘里里外外都要換上“叫女客”帶來的衣服,即使是伏天,新娘也要穿上那套棉衣。那套棉衣里有“燒鍋棉襖”“燒鍋棉褲”,新娘如果不穿,娶進門后不做飯怎么辦?
  
    到了女方村頭,要燃放一掛長鞭炮,意在告知女方:迎親的來了。女方聽到鞭炮聲馬上出門迎接,接到家門口。這時,“壓轎孩兒”要待在轎里不下來,因為大人提前囑咐過,女方封了禮金后才能下轎,如果賴著不下轎,人家就會多封幾次禮。“壓轎孩兒”很機靈,也很會耍賴,無論怎么勸,死活就是不下來,引得大家笑聲不斷。女方在堂屋備有酒席,但那只是禮節上的擺設,迎親的長輩入席,象征性地喝一點兒水酒,和女方的長輩聊聊天兒,等待新娘換衣打扮、其他人裝嫁妝。
  
    傳說,閨女出嫁時,不能帶走娘家的土,否則娘家就會變窮,所以新娘上轎時,富家紅毯鋪地,一般人家用席子鋪地,窮人家則用“傳口袋”的方法,找兩條口袋鋪在地上,新娘踏上前面的口袋后,趕快把后面的口袋往前移,反復傳遞,直到新娘上轎。有的干脆用椅子把新娘抬上轎,娘家的半點兒土也帶不走。臨行時,新娘要向父母行禮告別,有些地方還要求新娘哭著告別,以示戀戀不舍。新娘入轎,迎親一方燃放鞭炮,撒喜糖打發前來觀禮的街坊鄰居,然后返回。迎娶的隊伍走后,女方多設宴款待前來幫忙的親朋好友。
  
    回去的路上,迎親隊伍在半路上要歇一會兒,大家都明白,該搜嫁妝了。女方提前備有油饃、火燒、雞蛋等放在嫁妝里,是怕迎親的人在路上挨餓。其實大家都不餓,但還是爭先恐后地哄搶食品,為的是增加喜慶氣氛。
  
    迎親隊伍一到家門口,一人繞著轎放鞭炮,另一個人用鐵絲提著一個燒得通紅的犁鏵緊跟其后,并向犁鏵上澆醋,俗稱“激犁”,取“吉利”的諧音。提犁鏵的人邊跑邊說:“左三圈兒右三圈兒,不出朝廷就出官兒。”下轎前,男方要給新娘下轎禮,也是要給幾次新娘才下來。新娘下來時,地上放有一塊貼著紅紙的石頭,叫“接腳石”,新娘腳踩在接腳石上,有“腳踏實(石)地”之意。
  
    新娘下轎后,有人點燃兩堆麥秸,新娘從中間穿過,傳說火能辟邪。新郎的兄長端著一個斗在前面引路,斗里盛有糧食,糧食上插著柏枝,柏枝上掛著紅棗,也有的在糧食上插一桿秤,桿秤上掛九枚銅錢,這叫“兄長端斗,越端越有”。新娘在兩名少女的攙扶下,手扶斗沿跟在兄長后面,緩步進入院子。到了院子,有一個小孩兒給新娘端洗臉水,新娘給小孩兒少量的禮金。

    拜堂是婚禮中的重要禮儀。在院子中央擺一方桌,稱“天地桌”,方桌上鋪紅色桌布,上面放有香爐、燭臺和兄長引新娘進門的那個斗。吉時已到,開始拜堂,新娘先就位,而新郎遲遲不露面,新郎的母親喊著新郎的名字說:“快出來拜堂吧!”新郎再猴急也不能馬上出來,等母親喊幾次后,才靦腆地走出來拜堂。新郎父母面南背北分坐天地桌兩邊,新郎新娘面對父母,男左女右并立于天地桌前。拜堂的程序大同小異,在司儀的主持下,新郎、新娘和父母就位,燃放鞭炮,喜樂高奏,按照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對拜的順序行禮。行過禮后,一對年輕男女就成了人們公認的夫妻。【原標題:百年好合(上)】作者:韓曉民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許昌網(2013-05-0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