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各種不同場合,看到很多人對于不用的字紙視同垃圾,隨意丟棄、踩踏。種種糟踐字紙的行為不但污染環境,而且有損文明,褻瀆文化,實在讓人看不過眼。因此,也不管是否老生常談,禁不住啰嗦幾句。
字紙,就是寫了字或印了字的紙。過去中國人對于字紙是非常敬惜的。在古代,各地都建有專門焚燒字紙的“惜字塔”、“焚紙爐”,讀書人練字寫文章之后不用的廢紙、舊書,都會專門搜集起來,投進爐里焚化,以彰顯對知識和文化的敬重。這種做法,現在很少見了。我們經常見到的,倒是將書本做枕頭、凳子,用字紙擦桌子、墊屁股席地而坐,將印刷品隨地亂丟任人踩踏,甚至將印有照片的報紙當手紙用,種種陋習令人驚心。
漢字是中華文明之魂,是智慧的符號,每個人都應尊重和愛惜。造紙要消耗大量木材且排放污水,而回收利用則能節約資源,利于環保。因此,筆者呼吁廣大市民敬惜字紙,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做起。一是要盡量節約用紙,減少浪費;二是廢紙不要亂扔亂用,而應整理放在干凈的地方,可回收的送往回收站,實在無法回收的,也需投進垃圾桶,保持環境整潔。而在校園內,教師更需引導學生敬惜字紙,培養他們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
(原標題:勸君敬惜字紙)作者:劉承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