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文學作品:古人筆下的元宵節

2015/3/4 16:07:30 點擊數: 【字體:


    編者按:千百年來,元宵節以各種姿態出現在文人筆下。雖然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但整體色調都是明亮的。觀燈,賞月,放焰火,吃元宵,猜燈謎……合家團圓,盛世華年。

    又是一年元宵來。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獨具風采的傳統節日。這一夜,人們除了吃元宵,還賞月觀燈,舞龍舞獅,人流如織,熱鬧非凡。而古人筆下的元宵節,則更能讓我們體會到那種濃濃的節味兒。

    古人筆下的元宵節,初唐四杰之一盧照鄰筆下的元宵節,展示了大唐王朝元宵節的盛況。他在《十五夜觀燈》一詩中寫道:“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唐朝的首都長安,實施宵禁。但是在元宵節前后三天,卻取消宵禁的限制,以方便人民賞燈。在這難得的三夜內,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無不出外賞燈。以至于長安城里車馬塞路,人潮洶涌,熱鬧非凡。“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寫人們在節日之夜觀燈賞月,盡情歌舞游戲。青年男女在這個歡樂祥和的日子里,自由地相互表達愛慕之意。

    古人筆下的元宵節,宋代才子辛棄疾筆下的元宵節,讓人回味無窮。在《青玉案元夕》一詞中,“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元宵節的繁華景象,異常熱鬧。宋代元宵張燈的日子,自太祖開始,增加為五天。皇帝們甚至標榜“與民同樂”,在元宵節的晚上登御樓與近臣飲宴。因為放燈時間的延長,商人莫不絞盡腦汁推出新型的花燈。猜燈謎活動的加入,使得元宵的節日習俗更加的豐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宋代元宵夜的氣氛,讓人流連忘返。

    明代文人唐伯虎筆下的元宵節,意境優美感人。在《元宵》一詩中,“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緊密結合元宵這一特定環境發出感慨。明代張燈的日數,自太祖始又增為十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繪聲繪色,元宵景物畢現眼前。“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脫口而出,最終以感慨結句。所謂“良辰”“娛人”“笙歌”“開口笑”“消良辰”,便連成一線,組成了一幅元宵喜樂圖。

    清代文學家曹雪芹筆下的元宵節,寫了鐘鳴鼎食之家的奢侈。《紅樓夢》的第五十四回,寫元宵節那天,賈母帶著內眷們喝酒,看戲,賞錢,猜燈謎,吃元宵。當時,鳳姐見賈母十分高興,便帶大伙玩起了擊鼓傳梅。一人擊鼓,眾人傳花,鼓聲止時,花在誰手,便要說笑話。鳳姐為了討好賈母,在元宵的酒宴上一連說了兩個“過正月半”的笑話:一個是“一家子也是過正月半,合家賞燈吃酒……吃了一夜酒就散了”,一個是“聾子點炮仗”。講完笑話,鳳姐說:“咱們也該‘聾子放炮仗’散了罷。”這個元宵節,讓人依稀聞到了某種悲涼的氣息。

    而今過元宵節,人們仍會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其樂融融。古人筆下的元宵節,讓我們看到了古人過元宵的情與景。元宵節不僅僅是古人的,也是我們的,而且還會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作者:荊 墨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楓網(2014-02-12)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中國人過年的傳統習俗 逛廟會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