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兒”的由來
2015/12/14 12:03:4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抓周兒的儀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頓“長壽面”之前進行。講究一些的富戶都要在床(炕)前陳設大案,上擺:印章、儒釋道三教的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賬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兒”還要加擺:鏟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縫紉用具)、繡線、花樣子(刺繡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于經濟條件,多予簡化,僅由大人將小孩抱來,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誘導,任其挑選,視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來測卜其志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 據史書記載,此風俗興于魏晉南北朝。《顏氏家訓?風操》有述:“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并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智愚,名之為試兒。” 唐宋時期,抓周兒這一風俗已很流行,民間十分重視,儀式也很隆重!秹袅讳?育子》篇中有關南宋時杭州風俗說:“至來歲得周,名曰‘周日卒’,其家羅列錦席于中堂,燒香秉燭,頓果兒飲食,及父祖誥敕、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線、應用物件、并兒戲物,卻置得周小兒于中座,觀其先拈者何物,以為佳文件,謂之‘拈周試嘩’。”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