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的由來
2015/12/14 12:12:4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在古代,如遇重大事件或節日,人們要“沐浴更衣”,以示尊敬,那么“沐浴”又是從何而來呢? 我國沐浴歷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代,甲骨文中就有沐浴的記載。“沐”指洗臉,“浴”指擦洗全身。《周禮》中也有“王之寢中有浴室”的記載。到春秋時期,我國人民已開始使用專門的設備來洗澡了。南朝梁簡文帝蕭綱曾著有《沐浴經》三卷,這是我國至今發現的最早研究洗澡的專著。 據史書記載,公元334年,東晉石虎在鄴城蓋了“龍溫池”,這是我國較早的大型私人浴室。西安臨潼聞名中外的溫泉浴室“華清池”,則建于唐代。 到了宋代,隨著商業的繁榮,營業性的公共浴室應運而生。宋代吳曾的《能改齋漫錄》中,有“公所在浴處,必掛壺于門”的記載,說明宋代的公共浴室還掛有招徠顧客的標志。非但如此,當時已出現了代客擦背的專職服務人員,他們很受洗澡人的歡迎。蘇東坡曾在一首《如夢令》詞里贊嘆過他們的勞動:“寄詞擦背人,晝夜勞君揮肘。”及至16世紀,我國的公共浴室就相當普遍了。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