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與河南新密李堂“藥王廟”的傳說
2013/2/18 17:07:2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位于鄭州市西南40多公里處的新密市來集鎮李堂村,也被叫做“藥廟”村。每年農歷九月十五到九月二十二是這里的廟會日。“藥廟”全稱“藥王廟”, “藥王”叫孫思邈,京兆華原(今陜西省耀縣)人,生于隋開皇辛丑年(公元581),逝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是唐代著名道士、醫藥學家。
關于孫思邈與“藥廟”,新密民間流傳著一個故事。傳說孫思邈在陜西行醫期間,有一段時間“醫運”十分糟糕,凡是找他看病的人必死無疑。不是說他 醫技不行,而是說他看病看得太準。一次,孫思邈的妻弟在家里修房,從架木板上跳下來找材料時,正好孫思邈過來看見,孫思邈便說妻弟跳架木板時把腸子震斷 了,無藥可治。果然,時間不長,妻弟就氣絕身亡。從此,再沒人敢找孫思邈看病了。于是,孫思邈離開陜西,來到河北省的外祖母家,想換個環境,改變一下“醫 運”。孫思邈的舅舅也積極幫他出主意、想辦法,他找來一種名叫槐楝角的植物果實熬湯洗臉,打算通過這種方式改變自己的容貌,讓外甥把自己當成陌生人來看 病。只要外甥說自己沒啥大毛病,“醫運”就轉過來了。不料,舅舅剛洗罷臉,孫思邈就說:“您中了槐角毒,無藥可治了,快準備后事吧!”當天晚上,舅舅就命 赴黃泉。
安葬了舅舅,孫思邈更加沮喪,他弄來一輛獨輪車,推著妻子往中原方向而來。半道上,遇見化裝成卦仙的太白金星,便算了一卦。“卦仙”告訴他,什 么時候他妻子的雙腳長到八斤半,他的“醫運”就轉過來了。孫思邈聽后,像泄了氣的皮球癱坐在地上——雙腳哪能長到八斤半呢?過了黃河,來到新密,天上下起 了連陰雨,妻子就下來步行,路上泥濘得走一步鞋子就被沾掉一下。走到李堂一棵大荊樹下時,妻子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看著糊滿黃泥的雙腳,氣喘吁吁地說: “我這腳啊,都有八斤半了,我是走不動了!”二人正坐在樹下歇息,過來一群抬著棺材出殯的人,棺材縫里還滴著鮮血。孫思邈對老婆說:“你瞧,這里的人真 怪,咱那邊是埋死人,這里卻是埋活人。”話音剛落,抬棺材的人便把棺材往地上一放,把孫思邈圍住了。一個年輕人質問他是誰,為什么幸災樂禍說風涼話。孫思 邈說:“俺是從河北過來的,是個郎中。死人的血不鮮,現在棺材里滴出的卻是鮮血,說明人還沒死。”年輕人說,棺材里是他妻子,因生孩子時難產而死。孫思邈 明白了,這叫“抱心生”,胎兒的小手抓住了母親心臟,胎兒生不下來,母親也會因此送命。他拿出一根銀針,讓人打開棺材,把銀針扎在產婦心口處。不一會兒, 產婦開始動彈;又過了一會兒,一個白胖小子呱呱墜地。原來是銀針扎住了胎兒小手,胎兒才松手出生。
一針下去救兩命,真是神仙下了凡!“李堂有個神醫,能把死人救活”的傳說迅速傳遍四面八方。從此,孫思邈的“醫運”日漸好轉,他也在李堂安下家 來,行醫治病,他的精湛醫技和高尚醫德受到人們的尊敬。后來,附近村民集資蓋了一座“藥王廟”,在廟宇二道門內鐫刻一副楹聯:“銀針逢山開經路,良藥斬草 除病根。”廟宇落成時,正好是種麥之后的農閑時節,大家決定在農歷九月十五正式揭牌,還請來大戲,一直唱到九月二十二,以后每年如此。久而久之,便成了一 個規模很大的古會,以致把李堂說成了“藥廟”。河北、安徽、陜西、山西等省的藥材商以及其他商人也紛紛來這里進行貿易。(原標題:孫思邈與新密李堂“藥王廟”)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作者:魏錦池 高力升整理 孫柏桉講述 2007-11-13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