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在鄭州召開的河南白堊紀恐龍化石群(第一期)發掘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透露,中國最近在河南境內新發現了汝陽黃河巨龍——洛陽中原龍動物群和欒川以小型獸腳類恐龍為主的動物群,其中發現十種以上恐龍,多數為新屬種。圖為記者拍的洛陽中原龍復原圖。 中新社發 朱曉娟 攝
中新社鄭州七月三日電(記者 朱曉娟)記者今日從在鄭州召開的河南白堊紀恐龍化石群發掘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過近兩年的努力,河南在恐龍化石的發掘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河南 汝陽縣的三屯—劉店鄉一帶,發現了中國目前為止唯一發現、有確鑿證據的大型結節龍類甲龍化石。有關專家稱,這一發現改寫了以往認為中國無結節龍的認識。經 研究命名為洛陽中原龍。
據了解,河南省國土資源廳與財政廳于二00六年在該省開展了“古脊椎動物化石資源勘察發掘和恐龍化石研究項目”。該項目由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主 持,聯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在恐龍化石的發掘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新發現了汝陽黃河巨龍—洛陽中原龍動物群和欒川以小型獸腳類 恐龍為主的動物群等兩個恐龍動物群,其中發現了十種以上恐龍,多數為新屬種。
洛陽中原龍是當地民眾在得知當地采挖的龍骨為恐龍化石后,新發現的一處化石出露點,曾由當地村民自發守護一個多月,化石點基本沒有被破壞。發掘 出的標本主要是幾乎完整的頭骨、部分頸椎、背椎、尾椎、一個完整的肱骨、坐骨、恥骨、背肋及大量的甲板,化石整體保存比較完整。它以頭骨的長大于寬,尾椎 末端沒有尾錘構造,吻端較尖等呈現了典型的結節龍類甲龍特征,生活于晚白堊世早期(距今一億至八千五百萬年),以植物為食。裝架復原后,體長五米,是中國 目前為止唯一發現、有確鑿證據的大型結節龍類甲龍。
據有關專家介紹,結節龍類甲龍的典型特征是尾部沒有尾錘,頭的長大于寬,而恰恰這兩個主要特征均保存在此次的標本中。此前,中國一直沒有發現有 確鑿證據的結節龍類甲龍,僅在二00一年,研究人員報道了在遼西發現的一個幼年甲龍個體,文中提到為結節龍類甲龍,但沒有確鑿證據。
因此,國內研究恐龍的專家認為,由于恐龍遷徙、演化的原因,結節龍類主要生活在歐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亞,中國沒有結節龍類甲龍。該發現打破了這個認識,填補了中國恐龍發現的空白,也對結節龍的遷徙、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原標題】中國首次發現大型結節龍類甲龍 命名洛陽中原龍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朱曉娟 200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