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梅文化之鄉:千年傳承今日蠟梅更嬌艷 創新打造蠟梅帶動花木興
2012/8/17 10:32:2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本報記者劉海濤
本報通訊員康運東
2011年12月29日,正是寒冬時節,走進花鄉鄢陵,蠟梅開得正艷。亭臺樓閣旁、小橋池塘邊、庭院公園中,隨處可見嬌小玲瓏的金色花瓣,迎著料峭的寒風吐蕊綻放。
千年傳承今日蠟梅更嬌艷
“鄢陵的蠟梅始于唐,興于宋,盛于明清。”鄢陵縣林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鄢陵蠟梅苑內,老板姚秋萍正在拾掇古樁蠟梅。她告訴記者,這些古樁蠟梅,大部分樹齡都在百年以上,用現代技術嫁接之后,又煥發了生機。“你看這一棵,雖然樹齡有兩百多年,但依然花開如常。”姚秋萍指著一棵素心蠟梅說,“越是古樁,價格越高。”
正是這種千年傳承,使蠟梅文化成為該縣特有的文化。1985年,鄢陵縣將蠟梅定為“縣花”。2006年9月,中國文聯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鄢陵縣“中國蠟梅文化之鄉”的稱號。
基于鄢陵蠟梅品牌在全國的重要影響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該縣把蠟梅品牌擦亮、蠟梅產業做強、蠟梅文化叫響作為落實《許昌市花卉苗木產業發展振興規劃實施意見》的重要內容,引導全縣花農大面積種植蠟梅,把鄢陵打造成全國面積最大、品種最全、最有特色的大型蠟梅集散地。同時,加大經費投入,扶持與蠟梅文化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繁榮提供全方位服務。
截至目前,鄢陵縣12個鄉鎮、350余個行政村,村村都有蠟梅種植,種植面積1.1萬畝,共有蠟梅苗圃20多個、品種30多種,形成了以姚家村為中心,方圓5公里的蠟梅栽培集散地,全縣年產蠟梅達120萬株。
創新打造蠟梅帶動花木興
“僅僅獲得一個蠟梅文化之鄉的稱號是遠遠不夠的,不僅要依靠它使蠟梅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還要依靠它帶動全縣文化的繁榮和花木產業的發展。”鄢陵縣委書記袁寶根說。
2010年1月26日,鄢陵主辦了首屆中國蠟梅產業論壇,全國蠟梅界近百名知名專家和園林花木企業代表聚集一堂,針對蠟梅產業發展、蠟梅品牌打造、蠟梅產品開發等課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對提高鄢陵蠟梅產品綜合開發能力,促進蠟梅產業化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1年,鄢陵縣開始舉辦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迄今已舉辦了11屆,在保護和傳承蠟梅文化的同時,還像一支催化劑,強力推動了花木產業的蓬勃發展。
借助花博會的平臺,鄢陵花木品牌走向了全國乃至世界市場。如今,該縣花木企業已發展到739家,花木年銷售額達47.7億元,項目簽約金額從2.9億元增長到200億元,花木種植面積從不到10萬畝增加到如今的60萬畝。
按照“以花木改善生態、以生態承載旅游、以旅游激活三產”的工作思路,鄢陵中國蠟梅文化之鄉的品牌越來越亮,蠟梅文化給鄢陵帶來的不僅僅是個符號,更是符號之外更深邃、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原標題:蠟梅文化成鄢陵花木產業催化劑)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作者:劉海濤 2012.1.8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