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地方掀起了一股爭奪名人故居地、祖籍地的“浪潮”,如今,“姓氏”也被作為一種“資源”而競相爭奪。例如,目前,河北清河、河南濮陽和山西太原都在宣稱自己是“張氏”發源地。張氏是中華四大族姓(張、王、李、趙)之一。據統計,張氏族姓居住在全世界各地的總人口約有1億人。專家指出,這三座城市爭奪“張氏文化牌”的背后實際上是經濟利益之爭,大家都瞄準了這“1億人”。
“清明節快到了,今年肯定又會來一批張氏尋根祭祖團。”日前,記者在河北清河縣采訪時,當地一位官員介紹說:“因為我們清河縣是張姓發源地。每年都會有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張氏后裔來清河祭祖。”但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我國還有山西太原、河南濮陽也都在宣稱自己是張氏起源地。
如今,“張氏”作為中華泱泱大姓,卻成了我國三座城市競相爭奪的文化牌,這三座城市都無一例外地對外界宣稱自己是“張姓的發源地”,而且今年以來,爭奪態勢越來越激烈。究竟哪個地方是張姓的發源地?姓氏發源地需不需要國家有關權威部門來認定?三座城市緣何競相爭奪“張氏”?其背后到底蘊藏著其他什么目的?為了解事態進展和事實真相,記者日前進行了一番調查采訪。
“張氏”爭奪戰愈演愈烈
“清河——中國張姓起源地。”清河縣委宣傳部趙貴生部長的名片上赫然印著這樣的字樣。記者在該縣一份對外宣傳冊上看到了這樣的開篇語:“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中國張姓在這里起源……”據介紹,近年來,為了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底蘊,弘揚民族文化精神,清河縣打出了兩張文化牌:“武松”和“張氏”。這兩張牌既增強了全縣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還提高了清河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近幾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不少海外張氏公會以及湖南等省市的張氏宗親組團到清河尋根祭祖。”清河縣委宣傳部許金亭副部長對記者說。據了解,第一次來清河尋根問祖的,是我國香港龍崗“劉關張宗親會”,于1996年10月組團40余人;第二次是1997年9月,馬來西亞“清河堂”張氏公會40余人。之后,中央電視臺“中華姓氏尋根攝制組”到清河拍攝專題節目,國內外的張氏后裔紛紛來清河尋根問祖……在海內外張氏尋根熱的促使下,清河縣于1998年8月成立了“清河張氏研究會”,并著手出版不定期會刊《清河張氏研究》,以及其他相關工作。
清河縣一位官員指出,“如果將來要搞尋根祭祖活動,最好是等條件成熟了再搞,條件不成熟,搞的規模太小不好。先把主題公園建好,資料整理好,積極創造條件。要把張氏文章做大。”
清河縣張氏研究會副會長趙杰對記者說,為方便尋根問祖的張姓后人拜祭祖先,清河縣目前已經著手籌建清河張氏祠堂,除主建筑張氏祠堂外,還包括張氏碑林和家譜陳設。“我們剛剛進行了第二輪方案的討論,但是,具體如何建還沒有最后定論。關于清河張氏祠堂,河北當地一家大報近期還準備拿出專版來進行報道。”
“不過,現在全國還有其他兩個地方也在爭張氏發源地。”清河縣一位官員坦言。據記者了解,目前除了河北清河,還有山西太原和河南濮陽都在宣稱自己是張氏起源地。
問及與“張氏起源地”有關的話題,太原市委宣傳部一位未透露姓名的人士諱莫如深。而河南濮陽方面是應對自如,并給記者傳真了關于“張姓祖根在濮陽”的詳盡資料。
事實上,在這場“張氏”爭奪戰中,河南濮陽的力度最大。濮陽張姓研究會一位負責人對記者介紹,世界張氏懇親大會將于2005年4月在河南濮陽舉行。屆時,將有32個國家和地區1200多人出席會議。該研究會作為具體執行單位,目前正在積極進行懇親大會的相關準備工作。此外,據透露,該縣目前正在擴建“中華張姓始祖揮公陵園”,把揮公陵園擴建為張揮公園。目前,占地3千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已經竣工,二期工程是在揮公陵園外建千畝森林公園,已植樹60萬棵,修林間柏油路3.8公里。“我們根據現代科學的考證和世界張氏總會的認可,認定張姓起源于河南濮陽。”
“張氏”祖地誰來認定
三座城市當中,究竟哪個地方是張姓發源地呢?需不需要國家有關權威部門來認定?對此,濮陽張姓研究會一位人士指出,目前大家的爭論都屬于民間學術范疇。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各地在論證張姓發源地的時候,無一例外地引用相關文獻資料作為根據。
號稱“天下張氏出清河”的清河方面拿出明朝張憲《統宗氏譜》,據記載:受姓始祖張揮,“世居清陽,封于尹城”。清陽位于今清河縣東南,尹城在今山西太原。張揮就是張姓的始祖,自張揮始,張姓家族便在古老的中華大地上繁衍生息,用相同的血脈記錄著“弓長張”家族的悲壯與輝煌。據張氏譜牒記載,清河在周代曾有張氏宗祠及古墓,但早已不復存在。
而太原方面是這樣“論證”的:《左傳·昭公元年》記載,說黃帝之子金天氏少昊青陽有裔孫,叫昧,任治水官,生兩個兒子,叫允格、臺駘。臺駘能繼父職,治理了汾河、洮河和大澤。大澤也稱晉澤,經臺駘治理后,人們始處太原,故又稱臺駘澤。臺駘治水有功,受到帝顓頊嘉獎,封于汾川,為汾河之神。臺駘是一位早于大禹的大禹式治水人物,后人建廟祭祀,即臺駘神廟。臺駘神廟就是張氏祖祠,在今太原市郊區晉祠睜王郭村,雖年久失修,但臺駘塑像依然幸存。山西太原是張氏初源,但祖廟鮮為人知。1993年,經多方考證才得以發現確認。據史志所載,臺駘與張氏族譜載張氏祖先臺駘公世系、官、績、廟址一致,張氏族譜載昧公與臺駘公廟址一致,始祖揮公廟在太原縣尹城里,是古地名,實際就是該廟。“臺駘神廟——張氏祖祠是海內外張氏尋根謁祖的圣地。”
記者在“濮陽縣縣情簡介”上看到了這樣的介紹文字:5000多年前的上古時期,顓頊、帝嚳均建都于濮陽。顓頊帝及其部落在這里繁衍生息,素有“顓頊遺都”和“帝丘”之稱。揮公與顓頊同為黃帝嫡孫,因發明弓箭,帝顓頊賜揮姓張,張揮仙逝葬于帝丘(今濮陽),因此,專家認證濮陽是張姓的起源地。
朱紹侯教授分析說,中華張姓始祖只有一個,這是極為嚴肅的歷史問題。但張姓在其漫長的發展道路上,經歷過歷史的滄桑,有許多可以紀念的圣地。當然,濮陽作為中華張姓最早的祖居地、發祥地,這是毋庸置疑,應當很好地研究開發。但山西太原、河北清河也不可忽視,這兩個地方都是張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基地。山西太原可以說是張姓發展過程中的第一大站,第一個里程碑。歷史上,許多張姓分支,都出于三晉。河北清河是張氏族姓中最著名的地方,對張姓的發展、對中國的歷史產生過極大的影響。這兩處確實都值得紀念,也都有紀念、研究、開發的價值。
一位關心張氏發源地的人士指出,雖然三座城市目前的爭奪僅僅是“民間行為”,但是,其所帶來的種種影響絕對不能小覷。此外,在大家的聲音始終得不到統一的狀況下,國家有關權威部門就應該出面給個說法了。不然,大家的紛爭依然會沒完沒了。
靠“張氏”發展經濟
三座城市競相爭奪“張氏”的背后到底蘊藏著什么目的?對此,一位城市經濟研究專家指出,一些城市本身沒有資源,也沒有區位優勢,只有靠打文化牌進行招商引資,借此來發展當地經濟。就三座城市競相爭奪“張氏”而言,“尋根問祖”是虛,“招商引資”是實。
清河縣一位官員指出,“張氏尋根祭祖活動,是個文化活動,也是個經濟活動,反正目的是發展,借助張氏來發展清河,無非是這個目的。”據記者了解,清河縣是“四不靠、兩沒有”:不靠山、不靠海、不靠鐵路、不靠大中城市,地上沒有特產、地下沒有資源。清河還曾經是河北省18個貧困后進縣之一,197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僅有50元,到1982年也才有83元,成為名副其實的“窮鄉僻壤”。
清河縣委宣傳部有關人士提供給記者的資料顯示,“打造張氏歷史品牌、開創清河經濟發展新優勢。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是我縣張氏歷史文化研究的初衷,我們要以張氏歷史文化研究工作為載體,提高清河的知名度,讓更多的人認識清河、了解清河。我們要借助張氏文化這一品牌,深入挖掘其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強化對外宣傳,最大限度地吸引縣外企業到清河投資興業。”去年,新加坡尋根祭祖團就向清河張氏研究會捐贈活動經費2萬元,該團還希望“不斷加強在文化、經貿上的合作交流”。
朱紹侯教授指出,通過文化交流,可以加強張氏宗親聯系,便于開展經貿洽談,進行經濟交流,便于海外華人、華裔等對祖國的經濟建設做出貢獻。例如,濮陽已經爭得2005年世界張氏總會第二屆懇親大會、2006年世界舜裔聯誼會第二十屆國際大會的承辦權。有關人士稱,獲得這兩個大會的承辦權,將使帝舜故里、張氏祖根成為濮陽對外交流、擴大開放的重要的金字招牌。據記者了解,目前,濮陽縣正抓緊時間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努力打造寬闊深遠的文化交流平臺,使“世張”和“舜聯”成為濮陽對外開放的通道和橋梁、招商引資的紐帶和契機。
濮陽張姓研究會有關人士說,我們也就是想利用“張姓發源地”這個文化平臺,進行招商引資,“下一步,等交流條件成熟之后,我們就要吸引東南亞的張姓后裔來濮陽投資。”據悉,去年“非典”過后,在河南省副省長賈連朝的帶領下,“河南風”旅游推介及旅游項目招商引資政府代表團,分赴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進行大規模的旅游宣傳促銷和旅游招商活動。其中濮陽利用其“張姓發源地”的優勢,與東南亞的張姓企業家簽訂合作項目8個,是簽署項目最多的市。
記者發現,濮陽和清河的“借張氏發展經濟”的想法背后都有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馬來西亞沙巴州張氏公會1997年以來,先后兩次聯合組團到清河尋根問祖時,都受到了清河縣有關領導的接待,當時的清河縣委書記還向他們贈送了親自書寫的“張氏同宗、清河是根”的條幅。去年,新加坡張氏公會到清河尋根時,也受到現任縣委書記等領導的隆重歡迎。清河縣一位官員指出,“現在清河縣委、縣政府思想層次高了,看到了張氏牌的無形力量,對清河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
此外,濮陽張姓研究會張煥書會長指出,濮陽1994年成立張姓起源研究小組時,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新芝就擔任了組長。“2002年,市政府撥款80萬元,加快張揮公園建設步伐。在張揮公園召開的國內外宗親尋根大會,縣政府均撥出專款。凡來濮陽尋根祭祖的團隊,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均出面接待,到會講話。”據記者了解,去年7月3日,濮陽市常務副市長范修芳還在《濮陽日報》上發表文章指出,要搞好姓氏尋根游。張姓的始祖在濮陽,這張牌如果打好了,對于濮陽旅游走向國際市場意義重大。
顯然,不管如何爭論,大家都沾了“張氏”的光。【原標題:三座城市爭奪1億“張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