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深秋之季,樹上山茱萸仍然紅得耀眼。昨天上午,在魯山縣堯山鎮,談起今年的山茱萸,不少村民苦不堪言。
山茱萸豐收
記者昨天上午在堯山鎮新莊、上坪和下溝等村看到,紅彤彤的山茱萸果將樹壓彎了腰,但采摘者寥寥無幾。“這幾年行情不好,除了在家的老年人采摘一些外,年輕人不干這活兒。”新莊村村民胡偉濤告訴記者,今年山茱萸大豐收,但由于價格低,村民們寧可讓其爛在樹上也不愿采摘。
堯山鎮一些土特產收購站人員告訴記者,早在10年前,山茱萸因數量少,每公斤干品曾賣300多元。之后當地刮起了“栽樹風”,幾年時間,田間地頭、山坡、溝壑到處栽滿了山茱萸樹。
價格低廉
記者在堯山鎮發現,隨著天氣變冷,一些山茱萸開始凋落。而尚未凋落的山茱萸,遠遠望去一片火紅,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新莊村村民胡同青種植山茱萸樹有600余棵,每年干品產量300公斤左右,但今年胡同青一個山茱萸籽兒也沒摘。胡同青告訴記者,幾年前他家的山茱萸樹更多,后來因為賣不上價錢,就砍掉了一些。胡同青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人每天正常情況下能采摘山茱萸鮮果25公斤,加工一公斤山茱萸(脫皮)需要3角錢。25公斤鮮果能產3.5公斤左右干品。目前每公斤干品價格為14至16元,但買家還不多。去除加工費7.5元,剩余不足50元錢,而在村內,給人幫工的價格為每天90至100元。“這還不說,采摘山茱萸果不僅累,因樹葉上毛毛多,采摘后還會感覺身上發癢。此外,鮮果脫皮后還得有好天氣晾曬,直到沒了一絲水分后才能出售。”胡同青說,也正因如此,山茱萸寧可被漚爛在樹上,一些人也不愿采摘。
據了解,山茱萸俗稱“棗皮”等,味道酸澀,具有溫陰滋腎之功能。
“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實施山茱萸深加工。”一些種植山茱萸的農戶告訴記者,他們也知道山茱萸的好處,也知道深加工能掙錢,但他們沒技術、沒設備,所以搞山茱萸深加工對他們來說也只能是空談。(記者胡耀華)(原標題:摘一天山茱萸不抵打半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