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一輛來自外地的大卡車拉走了老城民間藝人王福信耗時兩個多月精心做成的“武則天”出行用的整套行頭。他們是慕名來找王福信做這套行頭的。
王福信是遠近聞名的民間藝人、洛陽宮燈的第三代傳人,于2008年6月被河南省文化廳授予“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洛陽宮燈)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當年龍門石窟演出十萬宮廷樂舞,就請王福信做過“武則天”出行用的整套行頭。
“我現在做的這一套在那套的基礎上又有所改進。”王福信給我們展示了他的“封山之作”——
“武則天”出行打的“鳳傘”,是寶珠雙層華蓋,金黃色紡綢材質,頂端是印度風格的七彩圓球狀塔尖,四周均勻排列著雞冠狀裝飾物;兩層華蓋上均有手工繪制的精美圖案,上面一層繪的是鳳凰,下面一層可折疊,懸掛銅錢、佛珠、龍鳳珠等傘墜,并配有風鈴,“在華蓋移動過程中,風鈴能發出動聽的聲音,增加氣勢。”王福信說。
除此之外,“行頭”還包括龍鳳掌扇4個、華蓋幡4個、直蓮枝燈4盞,雙蓋幢4個及三尾升龍旗和三尾翔鳳旗各兩面。
為拍照方便,我們把“鳳傘”等物搬到了門前街道上,立即吸引了不少路人。
王福信老人感慨地說:“這門手藝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可因為難學,愿學的人越來越少啦。讓這門手藝后繼有人,是我最大的心愿啊!”(原標題:洛陽宮燈傳人王福信做出了“武則天”出門鳳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