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大商歸德:古城有大

2013/5/13 17:41:31 點擊數: 【字體:


大商歸德:古城有大

 商丘古城

大商歸德:古城有大

波光瀲滟的南湖

大商歸德:古城有大

  古色古香的街道

大商歸德:古城有大

八關齋景區

大商歸德:古城有大

閼伯臺景區
 

    核心提示

    華商之祖在商丘,商丘歷史在歸德。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開始,商丘,這個地處華北平原之上的城市,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延續中便開始承擔起重要角色。

    這是一座充滿了傳奇的城市,四千年前,王亥馭牛駕車、首嘗經商,在中華歷史古老農耕文明的基礎上之上埋下了商業文明的種子;

    這是一座充滿了氣節的城市,一千二百多年前,唐朝名將張巡、許遠守一城而捍天下,抗叛軍而衛江淮,此間歷史亦被傳誦千年;

    這是一座充滿了文化的城市,一千年前,北宋名相范仲淹曾主持應天書院七年時間,北宋期間,商丘出過8位狀元,10多個為正副宰相,可謂人杰地靈;

    這是一座充滿了浪漫的城市,三百五十九年前,明末清初的大才子侯方域在此建壯悔堂,而其與李香君的忠貞愛情也以一曲《桃花扇》而流傳至今;

    這是一座充滿了朝氣的城市,如今的商丘大地安定繁榮,八百三十萬人民正卯足干勁,全力投入到建立中原經濟區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市的歷史偉業之中。

    而這一切的起點,都源于古老商丘,源于那一段段不可磨滅的歷史之中。如今,那段段歷史,那幅幅畫面,都凝結在了商丘歸德古城的磊磊城磚之中,凝結于城磚上角樓的層層瓦片之下。現在,讓我們回味歷史,走進這座城,走進那段史。

    巍巍歸德府

    從頭從2011年古城建城500周年寫起。

    歸德府城始建于明朝弘治十六年(1503年),歷時8年,于正德6年(1511年)建成,至今已501年。

    歸德府城外圓內方,形如古銅錢,有金戈之象。城、池、郭三位一體基本完好。城,是指內城;池,是指護城河;郭,是指外城墻。這是一座八卦城、水上城、城上城。

    所謂“八卦城”,是指城按八卦修建。我們先看外城墻,也就是“郭”。圓形的18里長郭所環繞的四面八方,按理說,應開8座門。但是它只開7座,東北門不開。為什么不開呢?因為東北為“艮”,為“山”,為“五鬼”。這是一座“鬼門”。再看內城。內城的西門與東門不相沖。為什么東西門要錯開一條街呢?按五行來說,西方為金,東方為木,金克木要傷人。所以,二門相錯而逢兇化吉。

    城內街道如棋盤,非常規整,街道93條。為什么要取這一數字?因為“九”是最大數字,所以皇帝被譽為“九五”至尊;按道家來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九”是陽卦,“三”是陰卦,所以用93這個數字,是為了陰陽合氣。

    古城的地勢呈龜背形,中間高,四周低,略向南傾斜,因為整個路面皆可排水,所以,即使傾盆大雨,古城內也不可能有積水。

    在歸德府內城1.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僅明清時期就出了兩閣老(沈鯉、宋權)、五尚書(宋纁、侯恂、周士樸、余珹、宋犖)、三侍郎(潘禮、楊鎬、葉廷桂)、雙御史(陳履中、陳履平)、五翰林(陳濂、陳崇本、陳杲、陳焯、陳壇)。侯恪和侯方域、徐作肅、賈開宗等雪苑六子更是名揚華夏。

    歸德府城有四座城門,出東門迎著太陽,故名“賓陽”;南門拱著太陽,故名“拱陽”;北門拱著北斗星,故名“拱辰”;西門因近閼伯臺和睢水,故名“垤澤”。四門外各有甕城,東、西門南開,南門東開,北門西開,俗稱“扭頭門”,被譽為“四門八開”。

    所謂水上城,是指這座城的城河特別寬,最寬處約達1公里,原水面積達8000畝,比杭州西湖外湖最大水面還多3000畝。水面開闊不僅空氣清新,而且使古城更有靈氣。

    所謂城摞城,是說歸德府城之下疊壓了經歷了4000多年歷史的眾多古城池。五帝之一的顓頊都城和帝嚳都城,夏王相都城,商湯都城,宋國都城,梁國都城,隋代宋城,唐代睢陽城,宋代南京城,元代歸德府城等疊壓在一起。歸德古城是疊壓古城最久、最深、最多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堪稱世界之最。專家們一致認為,歸德府城是一座十分罕見的、具有科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

    古城內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有壯悔堂、大成殿、明倫堂、天主教堂、圣公會禮拜堂、侯恂故居、穆氏四合院、文雅臺、八關齋、張巡祠、應天書院、趙匡胤拴馬樹等等。下面就請各位跟隨記者的腳步來一起領略這一座座包涵歷史,充滿故事的名勝古跡吧。

    壯悔堂

    從歸德府北門拱辰門入城,沿著古色古香的中山大街向南走到第二個路口往東轉,各位就可以看到明末清初大才子侯方域的住宅——壯悔堂了。在這里,咱們先說人,后說堂。

    侯方域,商丘人。清初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雪苑六子之一。他出生在一個官宦之家,16歲就已經著書立說,聞名天下。侯方域22歲到金陵去應試,經人介紹,與秦淮名伎李香君相識。一個是明末秦淮舊院八大美女,一個是“南明四公子”,一個是愛國名伎,一位是愛國志士,二人情投意合,一見鐘情,所以,侯方域就納香君為妾,并贈情扇一把,題詩曰:“夾道朱樓一徑斜,王孫爭御富平車。青溪盡種辛夷樹,不數東風桃李花。”

    那么,這座樓房為什么起名壯悔堂呢?此樓是侯方域35歲時所建。人30為壯,這時侯方域已35歲,憶起自己的坎坷遭遇,“幾遭殺身,悔者多矣,于是急構一室,名曰‘壯悔’。”意思是,壯年悔恨。

    壯悔堂可謂是現在歸德古城里一個別樣的景點,壯悔堂外,是喧鬧的大街和過往的人流,但是你只需要轉一個彎,輕輕抬步進入壯悔堂,外面的喧鬧便會突然消失。似是這現實不忍打擾那段浪漫而悲情的歷史一般。如今在壯悔堂里,我們已經難以體驗到當年侯方域建樓時的情景,正所謂物是人非,一段傳奇謝幕,空留磚瓦無言。

    文 廟

    從壯悔堂出來,我們繼續沿著中山大街往南走,不多時就可以走到古城內城地勢最高處——大隅首街與中山大街十字路口。從這里往東走,在快到東門賓陽門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文廟了。

    文廟是祭祀孔老夫子的地方。元代和明初的建筑,已先后毀于戰火和洪水。如今的文廟建于明弘治年間,有大殿7間。明萬歷元年(1573年),商丘縣知縣何希周又增建壁墻、泮池、名宦祠、鄉賢祠、戟門、東廡、西廡、啟圣祠、教諭宅和訓導宅。

    進入文廟,首先看到的就是泮池。西周時的學宮,又稱泮宮。“泮水,為學宮前的水池,形如半月形,俗稱“月牙池"。所以古時又稱入學為入泮。過了泮池就是戟門。古代宮門立戟,唐制三品以上官員可在私門立戟,因稱顯貴為“戟門”。孔老夫子是文宣王,理應建戟門。戟門向北為東廡、西廡。接著就是大成殿,現存大成殿面闊7間,進深3間,9脊6獸,飛檐挑角,為單檐歇山式建筑。前后4排,由32根胸圍約1米的木柱擎起,四周平出耍頭承托檐部,兩耍頭之間開一方窗。兩山沒有腰脊和木博縫。四角4根托角梁,浮雕斜撐,造型別致,頗具商丘地方特色。紅墻綠瓦,巍巍壯觀。1949年2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擴大會議曾在這里舉行晚會。

    文廟東側還有一棵活文物——千年皂角樹,胸圍達4米多。北周顯德六年,即95 9年7月,趙匡胤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時,曾在此樹拴馬。因馬將樹啃傷,所以,如今樹干已長成可容納數人的巨洞。但該樹依然朝氣蓬勃,枝葉茂盛,似一把綠色的巨傘為游客遮陽蔽雨。

    南 湖

    沿著中山大街走到底,我們就可以看到與北城門拱辰門遙相呼應的南城門拱陽門。現在的南城門和巍巍壯觀的南城墻,其實是北宋南京城的北城門和北城墻,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年)六月,黃河決口,北宋時的南京城被毀。第二年在城北建新城時,將南京城的北城門和北城墻變成了這座“新城”的南城門和南城墻。所以,東、西、北三面城墻已達500年,而南城門和南城墻已逾千年了。

    出拱陽門,其實也可以成為進門,因為此時我們已經來到了北宋南京城的城址。北宋時的應天書院就在這東側數百米處。眾所周知,北宋時全國有四大書院:一是岳麓書院,在湖南長沙岳麓山上;二是白鹿洞書院,在江西廬山上;三是嵩陽書院,在河南登封嵩山上;四是應天書院,就在我們河南商丘南京城內。其他三大書院都在山上,只有應天書院在平原鬧市區。它賜名最早,規模最大,出人才最多,所以居四大書院之首。北宋名相范仲淹曾就讀于應天書院,并在后來主持書院長達7年時間。后來,范仲淹還在商丘娶了北宋副宰相李昌齡的侄女為妻,成了商丘的女婿。

    歸德府原護城河寬約1公里,環城一周,商丘人稱之為城湖,面積達8000畝,比杭州西湖的外湖最大水面還要大。水中有蘆葦蕩、蒲草蕩、荷花蕩,水鳥一年四季不斷。春夏之交,楊柳依依,芳草萋萋,水鳥歡唱,湖水蕩漾,荷花飄香。倘若駕扁舟,仰觀古城風貌,俯察水中游魚,談古論今,更令人心曠神怡。

    在南湖外,立有張巡祠、八關齋、穆氏四合院等建筑,其間有文有武,有政治有生活。

    商祖祠

    離開歸德古城,我們的游覽還將繼續,下一處不得不看的景點是商祖祠。商祖祠位于商丘歸德古城西南華商文化廣場內,是為紀念華商始祖王亥所建。商祖祠景區是以紀念和弘揚“三商文化”為主題的一個文化景區,它主要由三商之門、富商大道、萬商廣場、商祖殿、三商大道、花戲樓、閼伯臺等幾個部分組成。

    作為文化景區,商祖祠的每一個建筑細節都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就先說商祖祠的大門吧,這個 “三商”大門,其實就是按照甲骨文的“商”字演變而成。進入大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富商大道,它的寓意是不僅富商人,而且富商丘。這條大道展現了從夏代貨幣開始,直至清末中華民族數千年的貨幣史。它既是中國古代一部貨幣通史,也是一部古文字演變史。所有貨幣均用福建古田青石雕刻而成,260余種,4600多枚。

    沿著富商大道前行,過富商橋,我們就來到了萬商廣場。廣場是正方形,邊長90米,面積8100平方米,可容納萬人集會。兩萬余塊紅砂石上刻有甲骨文、鐘鼎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名家書寫的“商”字多達19770個,最大的商字直徑達5米多。

    萬商廣場北側,有長27米,寬18米,高2.7米的拜臺。拜臺下置有精雕的石質巨型香案和香爐。拜臺上有高達10.15米,重達5噸的華商始祖王亥銅像。拜臺北有三商橋,過三商橋便進入祭祀區。祭祀區由湯王殿、商祖殿、閼伯殿、華商先賢館、華商名人館、花戲樓等組成。

    在商祖祠的后面就是著名的閼伯臺,也稱為火神臺。之所以有火神臺的名稱,是因為閼伯在唐堯時任火正。火正是掌火官,有兩大任務:一是祭祀、觀測火星;二是管火用火。當年閼伯曾在這高臺上觀星計時,掌握四時變化,指導農牧業生產。所以這座臺就是中華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臺,距今已4000余年。

    出火神臺西門,橫穿平原路走不多遠,我們就來到了燧皇陵。陵園規模之宏大,建筑之雄偉,氣勢之磅礴,景色之幽雅,美輪美奐,堪稱空前。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商丘日報 2012-10-2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