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太行山獼猴邂逅濟晉高速路 生存還是死亡

2013/7/23 9:54:50 點擊數: 【字體:

 
    高速公路通過自然保護區實驗區的名單:

    駐信高速公路經過信陽羅山董寨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

    阿深高速(內蒙古阿榮旗到深圳)經過開封柳園口省級黃河濕地保護區

    南陽到西平高速經過湍河濕地保護區

    濟晉高速讓獼猴離鄉背井

    對于獼猴來說,喬遷,并不是喜事

    “猴兒”、“好猴兒”……

    一聲聲渾厚悠長的喊猴聲,打破了山林的寂靜。

    喊猴的任師傅把手伸進袋中,抓出一把把玉米拋撒在地上,獼猴兩手左右開弓,從地上撿起玉米喂進嘴里,一邊吃一邊發出“嗚嗚”的聲音。

    “我們這里的獼猴全是野生的,目前只對這一群進行人工投喂。”沁陽市神農山風景名勝管理局副局長孟強說。

    為什么對這群猴子另眼相看?

    “它們是我們這兒的五保戶。”孟強風趣地說。據他講,這群獼猴原來住在真谷寺,之所以向北搬遷到沐澗寺,是因為濟晉高速(河南濟源至山西晉城)要從這里穿越,目前正在建施工便道,震天響的開山炮聲和施工人員驚動了膽小的獼猴,它們才不得已離開原來的領地。“沐澗寺原是另外一群獼猴的領地,晚上聽見有獼猴的打架聲和叫聲。”

    “這群獼猴離鄉背井,太可憐了。如果我們不進行人工投喂,它們還會往北邊的深山里跑,中途還有可能與其他猴群發生沖突。”沁陽市林業局局長李飛健補充說。

    對于獼猴來說,喬遷,并不是喜事。

    高速路打亂獼猴的幸福生活

    修建高速公路可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但是對保護區的植被、動植物、水源造成的破壞和損失是難以用金錢計算的

    對于太行山獼猴來說,討厭的炮聲只是個開始。

    隨之而來的還有龐大的機器怪物——大型機械設備和運輸車輛發出的噪聲,還有夜間的照明燈火射出的刺眼的燈光,以及難聞的施工粉塵和工程棄渣等。而高速公路通車后,還有成千上萬輛汽車高速行駛發出的噪聲和刺眼的汽車燈光。

    更可怕的是,修建高速公路所造成的植被破壞和水源污染,對野生動物來講是致命的打擊,失去了水和食物,獼猴還怎么生存?

    這一切都源于一條高速公路要從北至南穿越獼猴的家園——河南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位于河南省北部濟源、焦作、新鄉輝縣市境內,有3000多只獼猴,是目前世界上獼猴分布的最北限,也是世界上分布最靠北的靈長目動物種群。

    據資料記載,獼猴是人類的近親,在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生化代謝方面同人類非常相似,應用獼猴進行研究實驗的結果,最容易外推于人類。因此,它不僅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用途最廣泛的高級實驗動物,在生命科學、環境保護、航天飛行、醫藥保健、計劃生育、生態平衡等方面,都有它的一份功勞。

    “獼猴的生存需要三個條件,一是有水源,二是有植被,三是有懸崖。河南境內的太行山地勢險峻,到處是懸崖峭壁,又有沁河、仙神河等充足的水源,山上有核桃樹、山杏樹、皂莢樹等植物,食物很豐富。獼猴在這兒生活得很幸福。”河南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沁陽白松嶺管理局局長李迎建介紹說。

    但這種幸福已經受到了侵擾,盡管濟晉高速只是剛剛開始建設,但敏感的獼猴已經聞風而逃。

    據河南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濟源管理局局長王好峰介紹,濟源境內共有32群獼猴,共2000多只,受影響的是4群猴子,共160只。濟晉高速從濟源通過的雖然是實驗區,但對獼猴的活動還是有影響。

    而沁陽由于通過的是核心區,影響更大。據李迎建講,沁陽境內有近1000只獼猴,受到高速公路影響最大的是三群猴子,近200只。“由于施工還未開始,直接損失尚無法準確計算,但是總的來說,影響很大。修建高速公路可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但是對保護區的植被、動植物、水源造成的破壞和損失是難以用金錢計算的。”

    濟晉高速為什么不能避開河南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據河南省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副處長劉志炎介紹,濟晉高速路起自河南與山西兩省交界處的神仙廟附近,向南跨焦柳鐵路,經辛莊鄉,止于在建的濟源至洛陽高速公路起點處,全長約20.4公里。由于河南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呈東西向分布(長約150公里),該公路不可避免要穿越保護區。

    “我們不想讓高速公路穿越自然保護區,但是濟晉高速是太澳(太原至澳門)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太澳高速是我國九縱七橫12通道公路交通網中的第五縱重點公路,我們得服從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呀。”劉志炎顯得很無奈。

    核心區調整成實驗區

    核心區和實驗區可以通過有關程序調整,但是野生動物是不會按照人們的安排調整的,對于它們來說,不是生存就是死亡。

    更令劉志炎頭疼的是,濟晉高速穿越的不僅僅是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且穿越的還是核心區。

    而根據1994年12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禁止任何人進入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因科學研究的需要,必須進入核心區從事科學研究觀測、調查活動的,應當事先向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其中,進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必須經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核心區是絕對不能穿越的,只能穿越實驗區。因此,必須對保護區進行功能區調整。”劉志炎說。2004年7月2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向國家林業局遞交了《關于調整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的函,申請對保護區進行功能分區調整。2004年11月13日國家林業局復函表示原則同意保護區調整方案。

    在《國家林業局關于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功能區劃調整的復函》中,對調整方案是這樣說的:“將擬建濟晉高速北段原沁陽核心區的邊界調整到道路東側100米處,南段核心區邊界移到道路東側500米處,原沁陽緩沖區西邊界向東移動2公里,退出部分全部劃為實驗區;將五龍口片區北部原緩沖區調整為核心區。

    高速公路穿越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并且進行功能區劃調整,這在河南省還是第一例。

    核心區和實驗區對獼猴來講差別有多大?據劉志炎講,核心區的確立標準是,野生動物活動頻繁,長期出入、生長、繁衍的地方。人們在核心區里挖藥、放牧等任何作業都不行。實驗區是指動物有可能到達的地方,是其活動領域。

    “對于獼猴來講,吃飯和休息的地方是不容侵犯的,而活動的地方則可以。”王好峰進一步解釋。

    據王好峰講,一群獼猴的活動范圍是20平方公里左右,如果沒有這么大的活動范圍,其食物將不足以養活一群獼猴。高速公路可能破壞保護區的植被,造成該地區的食物緊張,會逼得獼猴搬家。如果造成水源污染,對于獼猴將是致命的打擊。

    河南師范大學生物系教授瞿文元更是憂心忡忡:“其生存的生態系統已非常脆弱,大都呈孤島狀分布,遺傳基因不能交流,多近親交配。修建高速公路以及大規模的采礦,林木采伐,過度放牧,修建水庫、道路等人類活動以及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使獼猴等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加速破碎和喪失,其損失難以估算。”

    有專家指出,核心區和實驗區可以通過有關程序調整,但是野生動物是不會按照人們的安排調整的,對于它們來說,不是生存就是死亡。

    為何一定要穿越核心區?

    對于專家們來說,選擇仙神河方案是痛苦的。但是,對于獼猴和其他野生動物呢?它們無從選擇,只能聽命于人們的安排。

    核心區可以說是自然保護區的心臟,怎么能隨意改變?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和功能區及名稱不得隨意調整和更改。”這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調整和功能區調整及更改名稱管理規定》中有明確規定,但該規定同時又指出,“確因保護和管理工作及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需要,必須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進行調整的,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有關自然保護區行政主管部門向國務院提出申請。”

    據劉志炎講,在工程初期,設計單位曾提出三個走廊帶方案,即沁河方案、白澗河方案和仙神河方案。

    那么為何一定要穿越保護區的核心區?

    據劉志炎介紹,沁河方案穿越保護區路線最長,且正好從保護區核心區中間穿過,將保護區核心區分開,對自然保護區影響最大,最先被否決。白澗河方案路線長度最短,不穿過保護區,但是從起點至終點高差達378.72米,平均縱坡超過4.8%,不能滿足高速公路路面坡度必須小于3%的設計規范,達不到高速公路的最低要求,也被否決了。仙神河方案穿越保護區約9.87公里,其中核心區約5.21公里、實驗區4.66公里,且經過的是核心區邊緣,對保護區影響較小。 經過多次協商論證,這三個方案中只有仙神河方案對保護區影響相對較小又能滿足高速公路的設計要求,所以最終確定把仙神河走廊帶作為路線方案。

    盡管這三個方案中仙神河方案最優,但是,有沒有第四種、第五種方案?對此,瞿文元教授說:“都討論過了,太行山到河南濟源一側海拔高度突然下降,高差太大,達不到高速公路的基本要求,影響行車安全,因此,可選擇的路線受到很大制約。專家們對此事很慎重,多次開會討論,最終還是選擇了仙神河方案。”對于專家們來說,選擇仙神河方案是痛苦的。但是,對于獼猴和其他野生動物呢?它們無從選擇,只能聽命于人們的安排。

    為環境保護支付近1個億

    應當成立環境監理機構,和施工隊伍同期進入,對這一區域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進行調查,建立野生動植物檔案,設立 望臺和救護點,加強對野生動物的監測和保護。

    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有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二級保護動物青羊、林麝、水獺,共有野生獸類35種。它們都將遭遇高速公路的“致命邂逅”。自然保護區委托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編制了《功能區調整論證報告》,認為工程建設及項目運行期對保護區的影響一是施工期機械和運輸車輛噪聲、施工粉塵、工程棄渣等對環境的影響;二是運行期車輛噪聲、尾氣、夜行燈火等對環境的影響;三是公路占地及施工期臨時用地對植被的破壞等。

    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影響,該研究所在功能區調整及工程建設中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增加保護和監測站點,在施工期及運行期加強資源保護,監測施工期及運行期環境變化,及時提出應對措施。工程中采取建隔音墻、采用特殊照明光源等措施,減少噪聲及光污染,同時增加保護區宣傳標志、禁鳴標志等。工程設計中,盡可能多建多彩隧道、高架橋,盡量減少路基,不至于造成對動物的阻隔。

    李迎建認為,應當成立環境監理機構,和施工隊伍同期進入,對這一區域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進行調查,建立野生動植物檔案,設了望臺和救護點,加強對野生動物的監測和保護。

    在2004年11月26日召開的河南省高速公路設計會議上,河南省交通廳副廳長李慶瑞要求,對于穿梭于山區的高速公路,都要設計動物走廊即生態通道,在動物走廊集中的高速公路路段,一定要設限速標志和禁鳴標志。

    但是高速公路要從保護區穿越,對當地的生態必然會造成不良影響,必須對此作出補償。對于濟源和沁陽的占地生態補償費、林木補償費和森林植被恢復費以及其他補償費數目,目前李迎建和王好峰都說“還沒最后確定”。

    “對于施工單位來說,為了把損失降到最小,必須建隔音墻、設哨卡等環保設施,高速公路的建設方將為此多付出近1億元的費用。”省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汪萬森說!驹瓨祟}:太行山獼猴邂逅濟晉高速路 生存還是死亡】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2005-01-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