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爵園建造于曹魏時期,毗鄰宮城之西,是為宮廷服務的御花園,內有左右馳道,引入漳水,是個水景園。有水面平靜的魚池,有流水湍急的石瀨,又有叢郁芳香的蘭渚。《魏都賦》云:“右則疏圃曲池,下畹(按:一畹為三十畝)高堂,蘭渚莓莓,石瀨湯湯。弱葼系實,輕葉振芳。奔龜躍魚,有 呂梁。馳道周驅于果下,延閣胤宇以經營。”這說明園內綠化很好,有蘭、圃、果樹、魚龜,有道路和毗連的閣式建筑。
園中主要景觀有三臺:銅雀臺、金鳳臺和冰井臺。銅雀臺公元210年筑,臺建成后,曹操使諸子登臺賦詩。曹植賦:“從明后而嬉游兮,登層臺以娛情。見太府之廣開兮,觀圣德之所營。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銅雀臺不僅是曹操和賓客們宴飲賦詩之地,也是軍事要地。
金虎臺在銅雀臺南,公元213年建。后來經過后趙、前燕、東魏、北齊諸朝歷加整修,大大超過曹魏初建的規模,并裝飾金鳳凰于臺上,遂改名金鳳臺。
冰井臺在銅雀臺北,公元214年建。因建有儲藏冰的室窖,故又名冰晶臺。
以上三臺均以城墻為基,寬闊高大,上有許多建筑。《水經注》說:“城西北有三臺,皆因城為之基,巍巍重舉,其高若山,建安十五年魏武所起……其中曰銅雀臺,高十丈(按:后魏1尺=0.27974米,合27.974米),有屋百余間……石虎更增二丈立一層,連棟接榱,彌覆其上,盤回隔之,名曰命子窟。又于屋上起五層樓,高十五丈(41.96米),去地二十七丈(75.53米)。又作銅雀于樓顛,舒翼若飛。南則金鳳臺,高八丈(22.38米),有屋一百九間。北曰冰井臺,亦高八丈,有屋一百四十間,上有冰室,室有數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魏都賦》云:“飛陛方輦而徑西,三臺列峙以崢嶸。亢陽臺于陰基,擬華山之削成。上累棟而重溜,下冰室而冱冥。”
三臺非常壯觀,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描寫:“三臺洞開,高三十五丈(97.895米),石氏作層觀架其上,置銅鳳頭高一丈六尺(4.48米)……層甍反宇,飛檐拂云。圖以丹青,色以輕素。當其全盛之時,去鄴六七十里,遠望苕亭,巍若仙居。”可以想象,在華北平原上立起三座近百米的高臺建筑,飛檐銅飾,丹青彩繪,其景象是何等的巍峨壯觀。【原標題:銅爵園與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