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多年前, 堯見舜德才兼備,為人正直,辦事公道,刻苦耐勞,深得人心,便將其首領的位置禪讓給舜,并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為妻。后來舜帝巡視南方,娥皇、女英追蹤至洞庭湖,聞舜帝死于蒼梧之野。江南盛產毛竹,密密麻麻,鋪天蓋地。娥皇、女英在竹林里趔趔趄趄地奔跑著、濠泣著,那哭泣聲感天動地,連林中小鳥也為之動情。她們的淚哭干了,白色變成紅色,血都哭出來了。這如血的淚滴灑在竹干葉上,入木三分,讓草木動情,竟經久不失,無論風吹雨打留下數千年的斑斑痕跡。因此,至今,淚跡可辨,后人便將此竹稱為湘妃竹。
楚人哀之,將洞庭山改名為君山,并在山上為她倆筑墓安葬,造廟祭祀。其實墓也簡陋,墓前立有大書“虞帝二妃之墓”的墓碑。墓前有石級,石級下一條用麻石鋪砌的甬道,兩旁石碑上刻二妃畫像和歷代詩人的佳作:北面是屈原《離騷》中的《湘君》、《湘夫人》篇,南面則是唐宋乃至近人的詠嘆詩詞,盛唐之李白、常建、劉禹錫,清代的趙嘏,直至近人魯迅也有“不知何處吊湘君”之句。墓前一對望柱,高近3米,上面刻舒紹亮題寫的一副對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唐高駢有詩詠“虞帝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云水間。當時血淚知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
【原標題: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化竹的傳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