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水牛的傳說
2013/6/25 9:18:1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天下景》一書記載:“周口有個鐵水牛,亳州有個花戲樓”,周口鐵水牛系天下美景之一。但在當時群眾傳說中帶著非常神密的色彩。說“水漲及牛嘴邊,水牛就會大喝三聲,水即退之。”,因此,鐵水牛成了“吞洪鎮潮”的“神牛”。 而實際上,鐵水牛作為記載周口水位漲落、汛期報警的標志。由于它高出上、下游堤岸,當河水漲至鐵水牛嘴邊時,上下游便可能決口。鐵水牛周圍水位下降。
鐵水牛源自明清時期,當時,流經周口的沙潁河,每逢汛期河水猛漲,往往泛濫成災,雖經不斷加固并提高堤岸,但仍然不能根除水患。清朝光緒4年(1878 年),在加固河堤的同時,鑄造180厘米長、80厘米寬、50厘米高的臥式鐵水牛1尊,意有鎮水安瀾之用。鐵水牛重約3噸,安置于北岸火星閣“人”字形碼頭低于堤岸兩米處。鐵水牛全身平臥,頭向西南,大有喝水之勢,顯得非常可愛,成了當時百姓喜愛的吉祥之物。
一百多年來,鐵水牛靜靜地與河堤經受著數百次洪水的考驗。尤其是1957年和1975年兩次高汛,水位超過鐵水牛近半米。當時河水已經漫上橋面,但經過全市人民的努力抗洪,最終還是平安渡過了險期。現鐵水牛早已成為周口的標志,代表著周口的形象,成為周口人民心目中崇拜和敬仰的偶像。周口人用鐵水牛作為商品標志,如“鐵水牛”牌罐頭、“鐵水牛”牌斧頭、“鐵水牛”牌香煙、“鐵水牛”牌白酒和“鐵水牛”牌襪子等,鐵水牛成為周口一大特色。
文革中,鐵水牛被砸掉一只角。1979年開寬老橋將鐵水牛作為廢鐵賣給物資局,后又轉給一磚廠,最后賣給項城南頓鐵工廠,被徹底毀掉。1982年,在群眾強烈呼吁下重新鑄造臥式鐵水牛一尊,置于橋北端西側原處的高臺上,后又在臨橋南岸東側鑄一尊“奮進”的鐵水牛。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