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成為中華骨髓庫的志愿者
今年35歲的雷勇,從1999年開始,堅持每年至少獻血一次。2005年10月,雷勇和朋友一起參加了捐獻造血干細胞樣本采集活動,并填寫了志愿捐獻造血干細胞同意書,成為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愿捐獻者。
在病房里,雷勇談起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事情,好像業內人士一樣用的都是專業術語,她說自己是通過媒體報道了解到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捐獻造血干細胞對身體沒什么影響,當我從媒體的報道中了解到這些情況后,就徹底打消了顧慮。”
今年5月,從中華骨髓庫傳來消息,雷勇的白細胞表面抗原(HLA)分型與浙江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相合,經過一系列高分辨檢測及全面體檢,雷勇完全符合造血干細胞捐獻條件。
“我太幸運了!沒想到我能夠配型成功。”雷勇笑著說,“我捐獻造血干細胞只是出于一種本能,如果我不捐獻,那個白血病患者也許就沒救了。”捐獻后雷勇身體指標一切正常
在病房里,陪在雷勇身邊的是一位周口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我沒讓我的丈夫來,他比我還緊張,我就讓他在賓館里等我。”雷勇說,丈夫是自己的同事,也是一名警察。
9月15日下午,雷勇在丈夫和周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鄭州,開始進行捐獻前的準備。昨日13時,雷勇走進省人民醫院的病房,“能夠用我的造血干細胞拯救一個生命。這對我來說真是一個喜訊,現在我終于可以實現這個愿望了。”
“我的兒子已經上初一了,他挺為他媽媽自豪的。”雷勇笑著說,家人原來也對自己捐髓的事有點顧慮,她特意找來一些干細胞移植科普資料講給大家聽。“現在他們都挺支持我的。”
17時捐獻結束,雷勇走出了病房。醫生檢查后表示,雷勇各方面身體指標均一切正常,無發現有任何異常。
181毫升造血干細胞將“飛”往蘇州
“本來準備抽兩次,剛才經過檢驗,采集的干細胞數量剛剛夠,明天就不用再抽了。”省造血干細胞資料庫負責人張書環說,抽到的181毫升造血干細胞將以最快的速度由省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義工之家陳鋒乘飛機護送到蘇州,給在蘇州某醫院住院的一名30歲的男性白血病患者帶去生命的希望。
據介紹,雷勇是我省第六十位捐獻者,也是我省公安系統第一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愛心人士。記者李紅程玉成通訊員郁發順/文莊嚴/圖【原標題:周口警花昨日捐獻骨髓 河南公安系統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