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爐城原來是一個村莊,棠溪河水兩面環(huán)繞,隔水是山。這里住戶稀少,以捕魚種田為業(yè),過著十分清貧的日子。
有一天,忽然來了個外地人,看山看水看地形,而后,就在河邊住下了。他堆起土圍墻,搭上庵棚,把自個兒圈進(jìn)去,根本不讓村上的大人小孩進(jìn)去。隨后,在人們看不見的土圍子里響起了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腻N聲。人們說,定是個鐵匠,一個不知姓名的怪鐵匠。他在鍛打什么,誰也不知道。因為鐵匠既不給外人往來,又不許外人入內(nèi)。鐵匠在這里住了三年,土圍子里叮叮當(dāng)當(dāng)鍛打了三年。有一天,他突然要走了,人們看見他背上背了一把又明又亮的寶劍。他說,他要去河對岸,瞧一個親戚,借村人的木船一用。村人說,我送你去河對岸,然后劃船回來。他說,行。當(dāng)夜月色很好,滿河銀光閃閃,夜空里澄澄亮亮。他背了寶劍親自劃船,讓那個村人坐在船后。誰知到了河心,水中突然伸出兩只手來,不聲不響的把村人拉下水去,又猛地跳上船,他是想搶鐵匠的寶劍,誰知鐵匠早已查覺,只見月光下銀光一閃,盜劍者便身為兩段,寶劍入鞘,船漿輕輕一橫就把落水人救上了船。他對村人說,此地我不能久留,這是我的鑰匙。記住,莫讓爐火焰滅。說罷,上岸后,一會兒消失在夜幕之中。村人回去后,打開鐵匠土圍的柴門,只見庵棚里爐火熊熊,便續(xù)了木炭。第二天早晨,來了一群官兵,攆得雞飛狗跳墻,說是要抓那個鐵匠。村里人說,他頭晚就走了,還殺死一個人。官兵去河邊看那尸首,一陣大呼小叫。然后,抬起尸首走了。村人接下鐵匠的爐子和錘鉗,鑄起寶劍來。那個鐵匠一直沒有回來。原來,外村的人也來冶鐵,冶鑄爐越來越多,他們?nèi)×髓F匠院子里的那眼泉水淬火,鑄出的寶劍錚光鋒利。
后來,不知又過了多長時間,多少年代,當(dāng)那個鐵匠又回到村子里來時,白發(fā)逸逸,銀須飄飄,象個神仙老頭。哪家的爐子出不了汁,他手一指,鐵汁嘩嘩噴涌。哪家鑄的劍不鋒利,他吹口氣就削鐵如泥。據(jù)說,這人就是史書里記載的歐治子的化身。他和干將、莫邪、宛馮、鄧師等名工巧匠在這里鑄出了棠溪,墨陽、合伯、鄧師等一把把歷史名劍。以后冶爐村擴大成了冶爐城。傳說冶爐城不是人筑的城池,是一道金色長嶺,和西邊的九女山相通,一年一年的向東延伸,成為一塊風(fēng)水寶地。城址東西長700米,南北寬 500米,面積計35萬平方米,城墻高6.5米。同七十年代考古測定的資料相符。城址最高處的下面是個水潭,潭有多深多大,誰也說不清。高起的地方四角都有寶劍支撐,站在上面踏腳能發(fā)出嗡嗡的共鳴聲,每當(dāng)連陰雨天里,高處的四周會閃閃發(fā)光,映照十里八村,這是寶劍在生輝放光。有人想盜取寶劍,一次一次盜挖,那高起的城基總是挖不開,留下今天這個樣子。冶爐城周圍留下很大面積的冶鐵遺址,南北長2500米,東西寬1500米,文化層1.5米左右,其上散布了許多鐵屑、爐渣,歷代的瓦磚碎片、陶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