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駐馬店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駐馬店

江——出自河南正陽的姓

2015/8/19 15:17:56 點擊數: 【字體:


    江jiāng——出自河南正陽的姓
江——出自河南正陽的姓

    江姓,唐人林寶《元和姓纂》說:“嬴姓,顓頊元孫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為楚所滅,以國為氏。”這里所說的顓頊,為古帝名,是五帝之一,號高陽氏,相傳為黃帝之孫、昌意之子;元孫即玄孫。伯益并非顓頊的玄孫,而是舜時東夷部落的首領,因助禹治水有功,禹要讓位給他,他避居箕山之北。箕山在河南省登封市東南,是堯時巢父、許由隱居的地方。伯益的后代大約于商朝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國。據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和正陽縣文物工作者的大量挖掘考查認定,古江國的國都在今河南正陽縣東南大林鄉涂店附近,該遺址西北距正陽縣城40公里,南距淮河1公里,往東不遠與息縣接壤,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江國的疆域,按今天的地名說,東達息縣西部,北到呂河,西及確山縣境,南至淮河,總面積約900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為一萬左右。

    春秋時,江國介于楚、宋、齊國勢力之間,經常受這些大國操縱;加之淮水泛濫,往往淹沒江國的中心地帶,所以江國一直沒能強盛起來。公元前624年,楚國息公子朱率師圍江,江的盟國幫其解圍,次年(公元前623年),楚國再次出兵,終于滅掉江國。江亡后,國人流落各地,為不忘故國,便以原國名“江”為姓氏。因其始祖伯益為嬴姓,故稱江氏源于嬴姓。

    江氏發源于河南正陽,早期主要是在河南發展繁衍。亡國后的江氏子孫,先自正陽向北逃到淮陽(今屬河南),又自淮陽繼續北遷到陳留圉縣(今河南杞縣于鎮),后又遷至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在此發展成為名門巨族,故江氏以“濟陽”、“淮陽”為郡號。據《元和姓纂》記載,東漢時有江德,“其先居陳留圉縣,漢分陳留為濟陽,因居考城,為著姓”。江德的10世孫江蕤,西晉時任譙郡太守,生湛,官侍中、吏部尚書。湛生恁,恁生江斅,為南朝齊侍中。江斅的曾孫即南朝陳尚書令江總。江總有三子:溢、溥、漼。溢在南朝陳任太子中庶,其子在唐初為瀘州合江令;溥歷任南朝陳太子舍人、唐弘農丞;漼在唐時任隋州司馬。另據《古今姓氏書辨證》記載,江國滅亡后,還有一部分江國子孫逃到齊(今山東臨淄一帶)。

    唐初,河南固始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開辟漳州郡,隨行軍校有91人60余姓在福建落籍,其中就有河南的江姓,這當是江姓最早入閩者。宋代,由于金兵攻占汴京,中原人數次大規模南流,江氏有一支自汴京遷至杭之仁和(今浙江杭州市),還有一支由江塙率領遷至江西都昌,傳至江曄(八郎),生3個兒子:萬里、萬載、萬頃。江萬里為宋度宗左丞相,抗元殉國,其弟及子孫由江西遷福建寧化石壁村。其后江百八郎徙永定高頭鄉開基,分東山、北山、南山三大房;江肇元遷平和葛布大溪村開基。清初,有江文、江榜二兄弟自湖北麻城返回今河南正陽縣涂店以西3公里淮河灣定居,后稱其居地為江家埠(現名江灣),繁衍發展,人丁興旺,又由此分遷出3支:一支定居于今河南羅山縣子路鄉江老墳山,一支定居在正陽縣蘭青鄉江店,一支定居在江灣西北3.5公里的大、小江莊。

    據《六桂堂叢刊》載:“宋初,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子六,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次子處恭,分姓江。”兄弟6人同中進士,皆稱貴顯,有“六桂聯芳”之美譽,所以,江姓人以“六桂”為堂號。

    江姓移居臺灣,最早者是清朝康熙六十年(1721年)入臺的廣東人江士浩。此后,閩、粵江氏入臺者絡繹不絕,其中,僅清朝乾隆年間(1736年至1795年)就有6批江姓人到臺灣各地開創基業,而且這些人均來自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新安里葛布大溪的江寨,都是元末明初開基平和江寨的江肇元(千五郎)的后代子孫。具體情況是:乾隆初年,江潛、江雄到臺灣,卜居于彰化縣燕霧下堡的東山鎮興莊;乾隆9年,江家的媳婦劉魏娘,攜5個兒子和3個孫子移居臺灣,在彰化縣燕霧堡的三塊厝莊開基;乾隆22年,江調偕同侄兒江欣、江艾、江勁及江星,舉家遷居臺灣;乾隆中葉,江士印、江士香、江仕根3兄弟建基于今桃園縣大溪鎮的仁和宮廟前;江創攜子,開基于淡水擺接堡;乾隆45年,江朝雪攜眷渡海入臺,擇居于今臺中市北屯區的七張犁。追根溯源,臺灣的江姓人分別出自濟陽江氏和淮陽江氏,也就是說早期為河南先民,后經多次遷徙,到達臺灣。目前,江姓是臺灣第25大姓。

    為了進一步求發展,近代以來,有不少江姓人走出國門,徙居海外,開拓新的事業,現主要分布于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

    在中國歷史上,江姓名人輩出,而且多是河南人,如南朝時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東北)人江淹,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梁時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侯,以文章見稱于世,世稱江郎,晚年詩文無佳句,時人謂之才盡,遂有“江郎才盡”之典故;南朝齊時濟陽考城人江斅,好文辭,少有美譽,官至侍中;南朝梁時考城人江革,任御史中丞,敢于彈劾權貴,以廉潔見稱;南朝陳時文學家、考城人江總,歷仕南朝梁、陳及隋三朝,陳時官至尚書令。此外,西漢有經學博士江翁,為魯人;東漢有臨淄(今屬山東)人江革,以事母至孝聞名,被鄉里稱為“江巨孝”;宋朝衢(在今浙江境)人江參,擅長山水畫,存世作品有《千里江山圖》等;清朝婺源(今屬安徽)人江永,精研音韻,兼通歷算地理,考釋古代名物制度多有創見;清朝江蘇元和人江聲,精于訓詁,著有《尚書集注音疏》,其孫江沅,著有《說文釋例》、《說文解字音韻表》;清朝江蘇甘泉人江藩,博綜群經,精于訓詁,旁及諸子佛老,著述頗豐;清朝還有詩人江湜、音韻學家江有誥、將領江忠源等。

    江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華姓氏中名列第79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26%,分布很廣,以廣西、江蘇、安徽、四川、廣東、湖北、福建較多,這7省區江姓人口約占全國漢族江姓人口的65%。江姓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數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世居得州、三臺等地的清滿洲人有江姓;清代四川明正土司轄木坪,為藏族,父堅贊大結,氏族姓為堅贊,后改姓江;回、彝等民族也有江姓。

    此外,在日本侵占臺灣期間,臺灣江姓曾被迫改用江本、江川、江上、江島、江原、江南、江崎等日本姓,臺灣土著曾使用日本姓荒木,至1945年臺灣光復后,江姓仍恢復原來的姓,土著奉命廢除日本姓,選用漢姓江。作者:謝鈞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