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男孩在雙塔下玩耍 本報資料圖片
鄭州有一座宋代古塔,斜立在高崗上千年不倒,著名的比薩斜塔還比它晚100多年。昨日,本報報道了中牟縣黃店鎮冉莊村壽圣寺雙塔的故事后,特別是高塔引起了很多文物愛好者的關注,不少人趕去觀看,對塔斜而不倒很是好奇。
鄭州晚報記者 徐富盈
看了晚報報道
好多人跑去中牟看斜塔
昨日,從媒體上看到壽圣寺塔傾斜的相關消息后,不少人都趕到現場觀看。
中牟縣姚家鄉的李有才是第一拔趕到這里的人,他家離這里有8里多,因為壽圣寺塔邊有廟會,從7歲開始幾乎每年都跟著父母來這里趕會。他說:“每次我都會看到這兩個塔,當時也沒有仔細看它是不是歪的。前不久看塔的宣傳圖冊,圖片中的塔有點歪,我還以為現在用的魚眼相機,故意把塔弄歪了,沒想到今天來一看,它真歪了。”
中牟縣一名民警說,他非常喜歡文物,常關注中牟縣相關文物的報道,并且多次去實地觀看。“對壽圣寺的報道非常多,之前都是說它歷史悠久、傳說眾多,從來沒有一篇報道說這個塔歪著。今天聽專家說,它早在200年前可能就開始歪了,只是大家沒有看到。”
這名民警說,到現場看發現它真斜著,希望文管部門加大保護力度。
比薩斜塔太遠
咱們去
“鄭州斜塔”
曬創意
中國多處古塔斜而不倒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護研究院的古建專家常鐵偉介紹,全國古塔有數百個,大多數都或多或少有斜度,有很多斜而不倒。
重慶市榮昌區河包鎮,有一座高約9.5米、基座為2.2米的11層八角石塔,傾斜30度,遠超比薩斜塔的傾斜度(5.5度),百余年來歷經地震、山洪等卻屹立不倒。有人說塔底埋藏的舍利子有神力,保塔身永遠斜而不倒;也有人說工匠在建造斜塔時精確計算了角度,故意修成了傾斜的姿態。最后,考古專家實地考證得出結論:佛塔傾斜是由于基座下沉引起的,由于地基土質有差異,一邊疏松一邊堅硬,導致古塔向一邊傾斜,形成斜塔姿態。專家推測,這座佛塔斜而不倒的原因應該和修建古塔時使用的材料有很大關系。
壽圣寺塔建筑材料堅固,挖的根基比較深
常鐵偉說,中國古塔斜而不倒應該與3種因素有關,壽圣寺塔也不例外。
一是它的建筑主體材料中的青磚質量好強度高。古時,人們造磚非常注重工藝,一絲不茍,比如北京故宮中的用磚,因為工藝復雜,造出的每塊磚號稱“金磚”,磚面發出光來。而現在用機器切出的紅磚,遠不如40年前農民手工的青磚質量好,更不用說造塔用磚了,古人造塔時造專窯來燒磚,對磚質量要求嚴格。
二是它的建筑輔料即白灰用了特殊工藝,古人用白灰來砌墻,民間相傳最多的就是熬出糯米粥與白灰結合在一起和成泥狀來砌青磚,所以塔體非常結實。壽圣寺塔用的白灰質量非常好。白灰這種東西的確非常奇特,它隨著歲月的增加是越來越結實,黏合力非常強。所以,一旦塔體結合在一起,就會形成一個像磚柱一樣的整體結構,歪而不斷裂,所以不會倒下。
三是古塔建有地宮,挖的根基比較深,就像一個大柱子深埋土內,即使歪了,因為根太深也不會一時倒下。
“雖然有這三種因素,但是如果達到它要倒的臨界值,它也會倒下來的,所以,大家要好好保護這座古塔。”常鐵偉說。
比薩斜塔為何斜而不倒
■新聞1+1
比薩斜塔1174年始建,1350年竣工,由于塔身過重地質松軟,此塔每年以1.25毫米的速度向南傾斜。1990年開始大修復正工程。有關專家對比薩斜塔進行過測試,認為建造塔身石磚與石磚間的黏合極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傾斜引起的斷裂,成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個因素。
■網友說
叫它樓堅強
流量感知:科普一下,爛尾樓不是指豆腐渣工程,是指沒有建完的樓,很多爛尾樓正是因為對工程質量要求太高,資金消耗大大超出預算才爛尾的。
海嘯VV:“爛尾”也千年,今人汗顏!
維斯大人不服:叫它樓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