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作為一國之相,嘔心瀝血地輔佐秦始皇治國天下,出了很多好主意,成為秦始皇最看重的謀臣。但是從他的人生悲劇來看,李斯卻只能算作一個能干的謀臣,但卻當不了流芳百世的一代賢臣,這源于他內心深處所秉承的“老鼠哲學”。
《李斯列傳》開篇中寫到:“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約:‘人之賢不孝譬如鼠矣,所在自處耳!’”
這就是李斯的倉鼠哲學。李斯認為人的生活環境不同,人的命運、生活就會有天壤之別。李斯不甘于一生如“廁中鼠”般的度過,他想要做“倉中鼠”,于是出門求學于荀子,學成之后效力于秦國,憑著出色的政治才干,與秦王嬴政的賞識,躋身于顯達的愿望得以實現。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之后,李斯失去了他的靠山,爭奪帝位的各種勢力蠢蠢欲動,而此時李斯并不為秦國大業著想,而是擔心自己再次變為“廁中鼠”,以至于被趙高脅迫,改詔易主,殺扶蘇、蒙恬,并為了求得二世的寬容,上《督責書》,希圖可以茍存于秦國政壇這個他理想的“大倉”。但是最終被趙高擠出了這個“大倉”,并且丟了性命。李斯因為“倉鼠哲學”的處世方法,脫身于布衣之列,位居丞相,也因為這個“倉鼠哲學”處世方法沒有及時得到調整,不說,最終還是做了“廁鼠”,丟了身家性命。李斯的“倉鼠哲學”成就了他,也毀滅了他。
點擊數:次 總張數:2張 來源:印象河南網 作者:M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