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浚縣,但凡婚喪嫁娶,多以八大碗宴客。八仙桌上,十個盤、八個碗、兩個湯,好吃又好看。
傳統的八大碗經濟實惠,制作簡單,在悠久的歲月里,經過一代又一代廚師的精心改良,到民國年間,八大碗的品種基本固定下來,形成了小有名氣的風味宴席。據說清朝乾隆年間,飲食業空前繁榮,其中以“滿漢全席”稱雄飲食業,滿漢全席分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八大碗屬于滿漢全席之一的“下八珍”。《滿族旗人祭禮考》記載:年、節、慶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請。八大碗在當時集中了扒、燜、醬、燒、燉、炒、蒸、熘等烹飪技法。浚縣流傳許久的八大碗是沿襲滿族口味,并結合漢人飲食習慣傳承下來。
八大碗雖然用料普通,但是制作精良,選材考究,經濟實惠,肥而不膩,老少皆宜,且具北方菜肴特征,葷素搭配,營養豐富,吃法講究,色、香、味、形俱佳。
傳統意義上的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葷四素。四葷以豬肉為主,精選肘子肉,后臀肉,分為腐乳肉、小酥肉、扣肉、方肉;四素以皮渣、海帶、粉條、豆腐為主,經過獨特的工藝制作而成。在浚縣,家里的紅白喜事或是招待尊貴客人時,八大碗都是不可缺少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