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愛鶴失眾 (ài hè shī zhòng)
【典故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閔公二年》:“狄人伐魏,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有祿位,余焉能戰?’”
【成語釋意】比喻因小失大,玩物喪志。
【朝歌淵源】當時朝歌是衛國都城,衛懿公無道,不思富國強兵之道,整天喜歡養鶴,北方狄國借機出兵攻打衛國,朝歌失陷,衛都遷出朝歌。
【成語故事】 公元前668年,衛惠公的兒子姬赤成為衛懿公后,不思富國強兵之道,整天喜歡養鶴,甚至荒唐到給鶴封官位,享官祿,百姓怨聲載道,使得大臣們都離他而去,甚至連他的哥哥都投靠他國。
衛懿公很喜歡鶴,甚至于用精美的刺繡來裝飾鶴、讓鶴乘坐華美的車。還不顧老百姓的生存而加重賦稅來斂財,看重演戲的伶人而不重視大臣。如果有大臣進諫,就當面叱責大臣。北方狄國借機出兵攻打衛國,敵人已經逼近了城墻,衛懿公流著淚向臣民們下拜說:“敵人近了,大家一起努力抗敵吧”臣民們說:“您還是派出你所看重的戲子,率領你所寵愛的鶴們,讓他們為你出占吧!我們都是你所拋棄的人,怎么能守城出戰呢?”于是打開了城門四散奔逃,衛國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衛懿公被狄兵所殺翟國的軍隊于是進入衛國,衛懿公出逃而死,衛國也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