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二百多年前村上住著一戶姓苗的人家,這里桃、杏、梨、棗、李子滿山遍野比比皆是。土地肥沃,禾苗茁壯,繁花似錦,真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小山村。
后來,一戶姓黨的婦女帶著一個幼兒逃荒至此,苗家夫婦對她們的到來,十分歡迎,就幫助他們母子蓋了兩間房子住下來,黨氏十分勤快,日子也過得去,兩家團結友家。互幫互助,和睦相處,親如一家,一天黨氏的兒子不懂事,摘了苗家棗樹上的棗,黨氏黨得羞愧。心想,自從來到此地,苗家夫婦對俺母子一百層,自己對孩子沒有教育好,孩子呢,也不爭氣,今后,咋有臉見人!就把兒子叫到身邊,哭著教訓道:“你也不算小了,該懂事了,人家對咱那樣好,你卻偷人家的棗吃。要知道小偷最叫人憎恨,唾罵!以后誰敢挨我們!我是沒臉再在這兒住了。”兒子也哭著說:“媽,我錯了,以后再也不偷吃人家的東西了。”于是黨氏攜子向苗家賠禮道歉,并執意要搬家。苗家說啥也不讓黨氏母子搬走。說道:“吃一棗有何妨,更何況孩子認了錯,為留鄰家,就是刨了棗樹也心甘。”硬是把黨氏母子留了下來。從此兩家的關系更融洽,兩家的小孩更親密。這個具有傳統美德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方圓幾十里婦孺皆知,對兩家都交口稱贊。“留鄰”的名子就這樣問世了。
又過了些日子,他們兩家齊心協力,在房前屋后,田間地頭,溝溝坎坎又種植了許多李子樹,再加上杏、梨桃等樹,每到春季,這里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成了花的海洋,置身其中,濃郁的花香浸人心肺,令人陶醉。村外泉水環繞,叮咚作響,山中曲徑通幽,遠望群山層層迭翠,風景如畫。無論誰來到這里,都會留連忘返。特別是果實成熟時,這里滿山遍野,果實累累,李子尤為突出,鮮紅的李子結滿枝頭,沉甸甸的,像把樹枝折斷似的,萬綠叢中點點紅,把個山村點綴得更加美麗。因此,人們把此村叫做“李子樹”村。因為“李子”又叫“榴”,和“柳”同音,便演變為“柳林”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