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習俗
2013/9/3 17:03:5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一)祭神 以年節或諸神生日為隆重,篤信者有每月初一、十五祭祀的。祭祀時擺供品,有酒、肉、蛋、菜肴、糕點、飯、水果等,可多可少,并無定數,燒香、焚箔,磕頭跪拜。
民間祭天神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初一早上下好餃子,先供享老天爺。
人們認為老天爺有兩個生日,一說正月初九,一說六月初一。每到這一天,家中女主人往往擺供致祭,求他老人家保佑“家泰人康,吉祥如意”。浚縣正月初九社火玩會上東山朝頂,祭祀的就是老天爺。至今,仍有不少人家服侍老天爺牌位,上書“供奉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之神位”,讓老天爺享受人間煙火。
祭地神就是祭土地。舊時村村有土地廟,如今已不復存在,但好事者往往用幾塊磚頭搭上幾片瓦,權當土地府第,供人燒香上供。
浚縣祭碧霞元君(俗稱浚縣老奶)盛行。浮丘山為其建大廟,每年正月、八月浚縣廟會和五月二十五“老奶”生日,浚縣及周邊市縣善男信女聚集浚縣祭碧霞元君。
此外,祭龍神、月神、灶神諸神至今仍很盛行。
(二)祭祖 祭祖的形式與祭神基本一致。祭祀新亡之人,有做“七”、百日、周年祭等。祭祀遠祖有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一等。
做“七”,又叫祭七、燒七。亡人入土后每七天為一忌日。逢七,孝子著孝服到墳頭祭祀。浚人以七個“七”為盡期,其中以一七、三七、五七為重。
人死后百日,稱“百日祭”。親人們備供品、香箔、燒紙、鞭炮等到墳頭祭奠。燒紙時,在地上畫大半個圓圈(叫留門兒),或畫十字。圈兒可以防野魂,留門兒便于亡靈去受錢。百日內孝子不理發、不剃頭,名曰“丁憂”。
周年祭有一周年、三周年、十周年。三周年尤為隆重,請響器班子、糊旌樓、搭靈棚,供桌上放死者遺照,設祖宗牌位,擺放供品。“慎終須帶三年孝,追遠常懷一片心”。三周年是“慎終”的最后一道祭祀,過后孝子除服,門庭貼紅對聯。十周年祭充滿喜慶氣氛。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浚縣信息港(200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