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位天河南省鶴壁浚縣城東,故又稱東山。因其有中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而著稱于世。該石佛始建于北魏,依山開鑿,總高八丈,藏于七丈高的樓內,素有“八丈佛爺七丈樓”之稱,為世界佛屋景觀之唯一。古時,黃河流于其腳下,每到雨季,常會洪水泛濫,故雕石佛以鎮之。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保文物,屬國家AAAA級景區。又名黎山,位于河南浚縣城東南,山勢巍峨,松柏蒼郁,秀麗幽靜。五代前釋道二教并存,道廟佛寺數量眾多。至五代后周下詔滅佛,現東麓天寧寺內有五代后周顯德六年(959)刻的“準敕不停廢記碑”,為山上現存最早的碑刻,研究后周滅佛的重要資料。道教宮觀現存呂祖洞、壺天道院、禹王廟等。另有大石佛像、唐代《大伾山銘》摩崖題記以及藏經閣、陽明書院、龍洞、豐澤廟等勝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