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農民企業家李萬升
新華網長春7月22日電(記者馬揚)認干娘,為百歲老人養老送終;助學子,讓貧困學生完成學業;赴玉樹、汶川,讓“吉林農民工志愿者”的旗幟飄揚在災區上空 吉林省長春市農民企業家李萬升說:“人生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盡孝,二是行善。”
貧窮中,農民李萬升煉就堅強意志
1968年出生在河南省清豐縣一個貧窮村莊的李萬升,6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全家就靠母親賣豆芽兒度日,生活非常困難。在他幼小的心靈里,那個時候就有了一個志愿:長大后一定要干一番事業,擺脫貧窮的生活。
1989年,李萬升向親友借了70元錢,只身離開故鄉到了長春市,成了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批農民工。沒好工作干,他就在工地上給別人出力工,用“倒騎驢”為各大副食店、飯店送啤酒,每天工作十二三個小時,雖然很累,但從沒向困難低過頭。他一分一角地攢錢,當年就攢下了3000元,靠這筆錢,開了家小副食店,因為貨真價實、誠實守信,他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紅火。
1992年,李萬升發現為居民換液化氣罐具有廣闊的市場,當年,他自籌資金興辦了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免費為千家萬戶送液化氣罐。當時,長春市內有3家同行企業,無論經濟實力,還是人力、物力,他的公司都無法與他們抗衡。為了增強企業競爭力,他狠抓安全、服務、質量和數量關,向用戶承諾:免費取送氣罐,免費辦理登記手續,免費檢驗鋼瓶。漸漸地,他擴大了用戶群,增強了企業信譽,提高了企業知名度,效益也在一次次真誠的付出中快速提高。
“我是黨員,我有社會責任”
從鼎慶公司成立之初,李萬升就開始了自己扶危濟困的善舉,他的理念是:“人不能等到非常有錢才去行善。人生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盡孝,二是行善。”正因如此,十幾年來,只要聽到哪方有困難,誰需要幫助,他都會想方設法盡一份力。
1996年,李萬升從換氣罐的工人那里了解到,家住朝陽區大屯鎮的張淑琴、張淑蘭兩位老人無兒無女,生活無依無靠,他就主動找上門去,為老人提供米、面、油、棉衣、棉被等生活必需品和資金。他還經常去看望她們,跟她倆嘮家常,直到兩位老人去世。
2006年,他聽說有位叫姚桂芳的101歲老人,由于家庭貧困從沒過過生日,就在一家酒店里為老人舉辦了一場隆重的生日宴會,還為老人買了唐裝。穿上新衣的老人激動地說:“我從沒穿過唐裝,從沒坐過小轎車,從沒去過大飯店,今天這三個愿望都實現了。”2008年9月,他又為全市十名百歲老人每人送去了一臺彩電。
1998年,李萬升回老家探親時,看到村里鄉親飲水困難,就投資4萬多元打了一眼深水井,并將自來水引進到各家各戶,徹底解決了鄉親們多年的吃水難問題。直到現在,他還一直堅持每年為鄉親們交水電費,出資為他們修路、建學校,還向當地學校不間斷地捐助電腦等學習用品。
2004年底,李萬升了解到家住青年宇航社區的困難戶武亞君身患多種疾病,愛人有病,女兒又要上大學,就多次去看望他們,并送去慰問金;2006年,他又資助了3名學生。
十多年來,李萬升每年都抽出時間定期走訪慰問所資助的貧困家庭和貧困學生,先后贍養資助20多位孤寡老人,扶助5名老兵,包保15個貧困戶,資助200多名貧困生,捐款200多萬元。
我們是“農民工志愿者”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發生了特大地震。得知這一消息后,李萬升在第一時間組織公司全體員工發起募捐,不到20分鐘,捐款就達5萬多元。
5月19日,李萬升和公司其他11人組成了一支志愿者隊伍,前往四川參加抗震救災。出發前,他反復強調:咱們這些農民子弟就以“農民工志愿者”的身份到災區,打“吉林農民工志愿者”的旗幟,把愛刻在農民工的旗幟上。
當天晚上6點,一下飛機,他們連飯都沒吃,就參與了救災物資的分裝,整個晚上卸了1000多噸礦泉水,一直干到第二天早上9點之后,他們又馬不停蹄地到了都江堰,幫助搭帳篷、發床單、發放救災物資等等,又缷下了7車物資。
從19日到23日,他們睡覺每天最長不超過5個小時,沒洗過臉,沒刷過牙,一直緊張地工作著。在執行搶險救災的任務中,李萬升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名普通的農民工志愿者,一直沖在前,干在前。在返回長春前,和他們偶遇的吉林省梨樹縣雙合鄉志愿者郭相貴得知這個幾天來和他同吃、同住、同救災的李萬升竟是擁有億萬資產的企業老板時,深受感動,決定放棄自己商店的經營業務,跟著“好人老李”干。
今年4月,青海玉樹發生地震,得知消息后,李萬升再次帶領12名職工趕往災區。十幾天里,這支農民工救援隊早出晚歸,連續作戰,先后幫助幾十戶藏族同胞挖出了廢墟中的財產。
對于自己的行為,李萬升說:“我是靠黨的政策和老百姓的認可致富的,我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哪方有困難,誰需要幫助,我都想方設法去盡一份微薄之力。”(原標題:李萬升:在危難中展現了一種不怕犧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