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河南風情 >> 民間習俗 >> 瀏覽文章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河南民間祝壽習俗

2013/5/8 9:15:49 點擊數: 【字體:

    河南人習慣把六十作為祝壽的起點,民間有“不到花甲不慶壽”的說法。人們把六十歲后的每十年稱為“大壽”,六十歲以后的每五年稱作“小壽”。不管大壽小壽,都要舉行慶祝活動。

    壽日這天,兒孫們要將壽星的居室精心布置一番,堂屋張燈結彩,煥然一新。中間擺上架方桌,桌前掛紅色圍裙。桌上燃兩支紅蠟燭,點幾炷香,壽果、壽酒、壽魚等擺滿了方桌。墻上掛壽星圖、紅色壽幛和壽聯,上寫“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等字樣。這天早晨,老壽星穿戴整齊,手拄龍頭拐杖,坐在堂屋上首。眾兒女侄孫輩均整其衣冠,依次給老人磕頭,共祝老人多福多壽。晚輩們恭敬地向老人獻上壽果和壽蛋,老人又把這些食分給眾人同吃,俗說這是給老人咬災。這天的早餐,一定要吃雞蛋。雞蛋煮熟后,用涼水過,老人拿在手里,雙手對揉。這種舉動,稱為“骨碌運氣”,據說吃了滾運氣的雞蛋,人可除百病,去晦氣,交好運。

    有些地方的慶壽儀式在早晨,有些地方則在中午。這天,親戚朋友要來祝賀,所以壽星家中要備上豐盛的的宴席招待賓客。賀壽人所送之禮叫“壽禮”,如果是掛面稱為“壽面”雞蛋稱為“壽蛋”,紅糖稱為“壽糖”。凡是出嫁的姑娘,要給父母準備壽糕。城市居民購置西式蛋糕,在農村,人們大多是手工制作。民間蒸制的壽糕是用小麥面做成的桃形蒸饃,內包紅棗和紅糖。

    中午祝壽前要鳴放鞭炮,然后“壽星”入座,兒女叩拜。親友依次向老人祝賀,老人頻頻點頭,向賀喜人致謝。兒女們雙手把面條遞給老人,祝老人長生不老。然后祝酒、品菜、歡聲笑語溢滿壽堂,家人共享天倫之樂。這天中午的飯菜非常豐盛,主食以面條為主。面條為“長壽面”,是壽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平時祝壽,都要吃長壽面,閨女要給父母送壽糕、壽桃。可父母到了六十六、七十三、八四的年齡,閨女給父母的壽禮就特殊了。

    六十六,是壽俗中最為隆重的一次。因為這個年齡,占了兩個六字,按中國的風俗習慣,象征著六六大順。老人和晚輩對六十六歲慶壽活動都很重視。“六十六,娘吃閏女一塊肉。”此俗在河南漢族中非常流行。父

    母活到六十六歲過生日那天,出嫁的閨女要回娘家給父母拜壽,壽禮必須是一塊豬肉。這塊肉,象征著女兒是父母身上的一塊肉。女兒長大了,趁父母六六順之時,買肉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雖然是買的肉,也意味著是割自己身上的肉。為此,對賣肉者不能計較肉的多少,更不能討價還價,必須是一刀割下來,有多少是多少,全部送給父母,以表示閏女對老人的敬意。

    七十三、八十四是老人的忌年,豫北稱它為循頭年。民間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說法,所以每當老人到了這個年齡,心情都非常緊張。當父母活到這個年齡的時候,做兒女的,要幫助老人渡過難關。趁父母生日時,買條活鯉魚,讓老人吃了。鯉魚善“竄”,這一“竄”,老人就算過了難關,以后就會太平無事了。豫南有些地方,要把壽魚放在鍋里整個燉,放鹽、蔥、姜等佐料調味。燉魚時不能翻動,待魚湯煮成白色,魚肉化在湯里時,將魚湯盛出讓老人喝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魚骨架放在村中的河里順水漂走,他們認為這樣老人的災禍就可免除了。在豫北,女兒要在父母循頭年的時候,選擇農歷立春的早晨,天色還未發亮時,以滿懷祝愿的心情,將親手煮的兩個熟雞蛋拿到麥場上,骨碌幾圈后,回家讓父親或母親躲在門后吃掉。這樣,父母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時候,就會像雞蛋滾麥場一樣,順利渡過循頭年。

    不管是什么祝壽方式,壽宴上都不許吃包子和餃子,意在害怕家里平日多生氣,使老人成為“氣包”,給老人精神上造成不快。但有些家庭不大計較,壽日除吃壽面外,也吃壽餃。總之,祝壽習俗作為一種社會交往方式,聯絡了長輩與晚輩的感情,表達了人們的美好愿望,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