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文章

駱——源于周代人名的姓

2016/3/1 15:56:54 點擊數: 【字體:

駱——源于周代人名的姓


    駱姓在當今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華姓氏中排名第132,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1%;在臺灣姓氏中居于第99位。其姓源有三:兩支系以人名為姓氏,一支系少數民族改姓。

    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分封的諸侯國有個齊國,姜姓,在今山東北部,開國君主是呂尚(亦稱姜尚、姜子牙、齊太公),建都營丘(后稱臨淄,在今山東淄博市東北)。齊太公的后裔有人名叫“駱”,因古稱諸侯之子為“公子”,故稱公子駱。公子駱的孫輩中有以其名為姓氏的,稱為駱氏。此即南宋鄭樵《通志·氏族略》所云:“駱氏,姜姓。齊太公之后有公子駱,子孫以名為氏。”

    再一支以人名為姓氏的駱姓,源于殷紂王之臣惡來的玄孫大駱。惡來,亦稱惡來革,是蜚廉之子,以力大聞名,后被周武王所殺。據《史記·秦本紀》載:“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周武王之伐紂,并殺惡來。”該書又說:“惡來革者,蜚廉子也,早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非子是周代秦的始祖,嬴姓部落首領,居于犬丘(今甘肅禮縣東北),善于養馬。大駱的子孫中有以其名為姓氏的,又形成一支駱氏。這就是清人張澍《姓氏尋源》所說:“《史記》惡來革之玄孫曰大駱,子孫以名為氏。”

    鮮卑族原有三字姓他(一作佗)駱拔氏,北魏孝文帝于496年在洛陽(今屬河南)將其改為單姓駱氏。因西漢所置河南郡的治所在今洛陽市東北,故姓氏書稱這支駱氏為“河南駱氏”。

    姓氏古籍列駱氏郡望有:內黃(漢置縣,在河南省北部、衛河上游,鄰接河北省),會稽(治所在今浙江紹興),梁泉(在今陜西鳳縣東北),河南(治所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稱,相州內黃4姓有駱氏,越州會稽郡14姓有駱氏。《太平寰宇記》稱,相州內黃三大姓有駱氏。東漢有會稽郡烏傷(今浙江義烏)人駱俊,官至陳留相,因袁術軍求糧不允,被袁術派人暗殺。東漢還有馮翊(今陜西大荔)人駱異孫,雒縣(治所在今四川廣漢縣北)人段恭曾跟隨他受學。駱俊的兒子駱統,為三國吳建忠郎將,曾隨陸遜破蜀,后被封為新陽亭侯。據唐代的《元和姓纂》記載,駱統的曾孫叫駱就,晉代任秦州刺史,在上邽(今甘肅天水)安家;其裔孫駱德,北魏時任集州刺史,始居梁泉。

    江南的駱氏,早期主要是在今浙江、江蘇一帶發展繁衍,大約從宋代開始,有部分人向西南遷徙,分布于貴州、福建、四川、廣東、廣西等省。例如,北宋徽宗時有奉訓大夫、內殿崇班使駱世華,為珍州(今貴州正安縣)人;明代的四川布政使參政駱日升,為泉州(今屬福建)人;清代的湖北提督駱朝貴,為臨桂(今廣西桂林)人。從清朝干隆二十年(1755年)開始,閩、粵駱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苗栗,后又有人去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謀生。

    駱姓名人,除上文述及者外,南朝宋有散騎常侍駱牙(一作駱文牙);還有祠部尚書駱玚。唐代有文學家駱賓王,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為“初唐四杰”之一,曾任臨海丞,后隨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他工詩,又善駢文,所作《討武曌檄》,武則天見到后,曾有“宰相安得失此人”之嘆。唐代還有右驍衛大將軍、江國公駱奉先,華州節度使駱元光。明代有太原知府駱仕廉,翰林院編修駱文盛,學者駱象賢。清代有常州知府駱鐘麟,曾創辦延陵書院;四川總督駱秉章,廣東花縣人,是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主要人物之一;還有畫家駱翔,女詩人駱綺蘭。旅居海外的駱姓華人,也涌現出一些杰出人物,例如,馬來西亞的駱文秀,擁有財富逾15億美元,被列入“世界華人億萬富豪榜”,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

    駱姓分布很廣,以貴州、廣東、北京等省市居多,這3省市的駱姓約占全國漢族駱姓人口的60%。駱姓不僅是漢族常見姓氏,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數民族的姓氏。例如:唐代鎮國軍節度使駱元光,其先為安息人,駱奉先養以為子,故姓駱;后唐振武節度使駱嗣恩為吐谷渾人;金時女真人散答氏、獨鼎氏,漢姓均為駱;清代滿洲八旗薩克達氏,后改為駱氏;此外,滿、布依、土家等民族均有駱姓。作者:謝鈞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