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相傳黃帝的己姓子孫有個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南),稱為飂叔安。飂叔安有個兒子叫董父,學過馴服龍的本領,熟悉龍的習性,為帝舜馴養龍,被舜賜姓董,任為豢龍氏,封之于鬷川(今山東定陶縣西北)!蹲髠·昭公二十九年》記載為:“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仍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關于董父的封邑,還有一種說法是在今河南臨潁縣境,即《太平寰宇記·許州》所說:舊許州臨潁縣有豢龍城,相傳即董父封邑。
又據西漢史游《急就篇》“董奉德”注及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記載,春秋時,周朝大夫辛有的兩個兒子到晉國,與籍氏一起主管晉之典籍,因其職責是“董督晉史”,所以也稱為董氏。這一時期晉國的都城在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辛有的后裔,世襲晉國太史之職。春秋時,有史官董狐。晉靈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晉卿趙盾因避靈公殺害而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趙穿殺靈公。董狐認為責在趙盾,因此在史策上寫道:“趙盾弒其君。”由于他不畏權貴,秉筆直書,舊時被譽為“良史”。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記載,董狐的裔孫董翳,秦末被項羽封為翟王,都高奴(在今陜西延安市城東延河東岸),子孫遂居隴西(郡治在今甘肅臨洮)。西漢時的董仲舒為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其曾孫自廣川徙隴西,裔孫徙河東(郡治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又據《古今姓氏書辨證》載,西漢武帝時功臣有董金吾,原為匈奴人;東漢公孫述時,牂牁(治所在今貴州黃平縣西北)大姓有董氏。此外,董姓在漢代還分布于今山東定陶、高青,廣東廣州,四川資陽、德陽,浙江余姚,湖北襄陽、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陽、開封、杞縣、信陽、靈寶等地。至隋唐時期,除上述地區外,今安徽、湖南、江蘇、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也都有董姓的居住地。唐代的《元和姓纂》列董氏郡望有4:隴西、弘農(今河南靈寶)、河東、范陽(今河北涿縣)。此外還有濟陰(今山東曹縣)。唐末,固始(今屬河南)董氏又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者。明代以前,董氏已遍布江南各省。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有弁屯董、朱等5姓入墾臺灣屏東。干隆初年及干隆二十年(1755年),又有董顯謨、安溪人董日旭入臺。此后,閩、奧董氏有族人陸續移居臺灣。目前,董姓在臺灣姓氏中排名第76位。為了進一步求發展,閩、粵、臺董氏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島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開拓新的事業。
西漢有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董仲舒,廣川人,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膠西王相。漢武帝采納他的建議,開此后兩千余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西漢時還有云陽(今陜西淳化西北)人董賢,因貌美,為哀帝所寵幸,22歲官至大司馬,操縱朝政,其父、弟、岳父等均官至公卿,擁有財物價值43萬萬錢,貴傾朝廷。東漢初有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圉鎮)人董宣,任洛陽令,因光武帝姊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而被他格殺,公主告到光武帝那里,光武帝強使他叩頭謝公主,他兩手據地,終不低頭,帝呼為“強項令”。東漢末有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董卓,189年率兵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挾獻帝西遷長安,自為太師,殘暴專橫,曾縱火焚洛陽周圍數百里,后為王允、呂布所殺。三國時有南郡枝江(今屬湖北)人董和,與諸葛亮協力輔佐蜀后主,居官20余年,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其子董允,蜀后主時任黃門侍郎,頗得諸葛亮信任,常諫諍后主過失,抑制專權的宦官黃皓。三國時還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董奉,善醫道,為人治病不取錢,治愈者使栽杏樹,數年達萬株。后人用“杏林”頌贊醫者,即出于此。北魏時有出使西域的外交家董琬。唐代有德宗時宰相董晉,還有琴家董庭蘭。五代南唐有著名畫家董源。遼末有農民起義首領董龐兒。金國有戲曲作家董解元。明代有屢敗倭寇的按察使僉事董邦政,著名書畫家董其昌,秦淮名妓董小宛。清代有文學家董說,畫家董邦達。近現代有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之一董必武,寧都起義領導人之一董振堂,解放戰爭中的戰斗英雄董存瑞。于此可見,董姓是個名人輩出的姓氏。
僑居海外的董姓華人以及港、澳、臺董姓同胞,對當地的繁榮與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涌現出一些優秀人才。其中,新加坡的董俊競,臺灣的董潔云,以各自擁有財富超過1億美元,均被列入“世界華人億萬富豪榜”。
董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華姓氏中為第29大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61%,分布很廣,以河北、河南、山西、云南、山東、遼寧、浙江較多,這7省董姓約占全國漢族董姓人口的51%。董姓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是古今一些少數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漢代有散侯董舍吾,本為匈奴屠各族,降漢后以名為氏,其后屠各遂有董姓,北朝時居代北(見姚薇元《北朝胡姓考》);唐代,吐蕃董部落以董為姓,云南松外蠻之貴族姓有董氏;五代后梁時,羌人有董姓;金時女真人有董姓;明、清時,云南府云南前衛土指揮僉事,安州府土知州,大理府土經歷,趙州蔓神寨巡檢司土巡檢,鶴慶軍民府土知府、土知事,均為董姓,系白族,又,云南鳳儀山蕩天村白族朵希薄氏,漢姓為董;世居撫順的清滿洲人有董姓;清代滿洲八旗姓董鄂氏、棟鄂氏、佟佳氏、珠赫勒氏,后均有改姓董者;清代四川成綿龍茂道松潘鎮土司為董姓;云南鎮康德昂族林拉厄氏,漢姓為董;云南景頗族米洞氏、曾通氏、漢姓均為董;青海土族恩董氏,漢姓為董;滿、彝、羌、黎、回、布依、阿昌、土家、赫哲、蒙古、納西、朝鮮、錫伯等民族均有董姓。作者:謝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