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義興鹵肉”的制作工藝十分講究。首先,“選料”就很嚴格,要選取豬、牛等身上上等的好肉,肉質要不肥不瘦;然后進行“去脂”,把肥肉、肥油全部剔掉,分割成一斤重左右的小塊,用干凈的深井水清洗;“去脂”后進行“烤烙”,要把肉皮上或豬蹄里的臟毛雜物全部烙凈;然后再“細洗”,對大腸、肚子等特殊部位,用白礬、食醋反復揉搓,清洗干凈后熱氽去掉白膜,再進行多次清洗。“細洗”后要將切割的肉塊用細線捆扎“整形”,最后才能把肉塊放入充滿神奇配方的鹵湯鍋里“鹵制”,“鹵制”的時候爐火不能大不能小,火候不能長也不能短。直至食物鹵熟后“出鍋”,再進行分類銷售或真空包裝。
“西義興鹵肉”始創于清光緒22年(1896年)。關于“西義興”的創立還有一段傳奇故事。相傳“西義興”創始人趙東生老先生年輕時期以屠宰賣肉為生。有一年冬天,一位老人身染重病,奄奄一息,倒在了趙東生的門前。趙東生和夫人急忙將老人扶到家里,并請來大夫精心醫治。老人病愈后告訴趙東生,自己是御膳房專門制作鹵肉、鹵菜的師傅,為了感謝他的救命之恩,將御膳房鹵肉的秘方傳給了他,又把如何加工腌制、鹵肉用什么樣的火候,都詳細地告訴了趙東生。趙東生夫婦根據老人的配方和囑咐,鹵出來的鹵肉色味俱佳,附近的食客吃過之后,紛紛贊不絕口。就這樣,趙東生的鹵肉生意很快紅火起來。后來趙東生請朋友中有學問的人起字號,朋友講:“你家在鞏縣西,取個西字;您趙掌柜重義氣,取個義字;生意人,都圖個興旺,取個興字,合到一塊取為‘西義興’”。趙東生夫婦覺得很有道理,就高興地起用了“西義興”這個字號,并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的“西義興”歷經百余年的風雨滄桑、四代傳人的不斷改進,在祖傳獨特秘方基礎上融入現代工藝,色、香、味都更上一層樓。尤其是第四代傳人趙慶豐,在保持特色、挖掘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博采眾家之長,在原有調料基礎上,又添加補養人體所需的多種名貴藥料,形成了芳香酥爛、肥而不膩、瘦而綿香的獨特口味。
2001年,“西義興鹵肉”被河南省技術監督局、河南省烹飪協會等11家單位評為“河南名吃”。連年來,“西義興鹵肉”先后被中國農業部、中國質量協會、中國產品推廣中心、中國商業質量名優品牌消費市場、中國市場名優產品調查中心等部門授予“全國質量信得過產品”、“質量管理達標企業”、“河南老字號”等20多個榮譽稱號。一位全國政協委員品嘗“西義興鹵肉”之后欣然揮毫,作詩贊美:
北山口鎮大路東,鹵肉店名西義興。
百年老湯如金貴,城鄉赫赫揚美名。
坐地經營數十年,終日車馬滿門前。
肉香無愧老字號,能享此味便神仙。 作者:永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