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文章

董源《夏山圖》:畫史中最古老的夏之風景

2016/1/22 11:49:03 點擊數: 【字體:

董源《夏山圖》:畫史中最古老的夏之風景

  上海博物館館藏的董源《夏山圖》,縱49.2厘米,橫311.7厘米,絹本,水墨,淡設色。

  五代南唐畫家董源,在明末董其昌開創的“南北宗畫論”中,被尊奉作南宗山水畫的祖師。但他在身后宋代的三百多年中,一直被冷落,以至于史書中連他的生卒年月都沒有確切的記載。其流傳至今的畫,將近十件,《夏山圖》是所有傳為董源的山水畫中最具董源風格的杰作,代表了五代南唐山水畫的最高成就。

  《夏山圖》原來的名字已失考,到了明代,經董其昌鑒定,根據《宣和畫譜》的記載,細揣畫意,才恢復了這個畫名。此畫原藏北宋內府,至南宋歸賈似道所有,自此一路流傳到現在,經過多名藏家之手,有很完整的記錄,在此卷的跋尾,還有兩段明代董其昌的題記,定為“董源畫卷”,隔水綾上有“董北苑夏山圖神品”的題跋。

  《夏山圖》還是畫史中最古老的以“夏”為題的經典作品。它描繪的是云霧環繞、峰巒疊翠和樹木繁蕪的江南夏日景象。

  此幅作品有兩大構圖特點:一是以高遠取景;二是采用平等構圖。高遠取景使得全圖呈現出樸實厚潤的山色和虛實掩映、遠近相形的空間感。畫面正中是起伏的山巒,由近處向遠方逐漸地推開,山峰的走勢和脈絡起承的處理自然且層次分明,山勢在延伸和聚攏中有節奏變化的感覺;畫面下方水面空遠遼闊,一道又一道的沙磧和坡丘于水面和岸邊向遠處延伸;在沙磧和河岸之間,有人泛舟于河面,一葉扁舟順水而下;岸邊草木繁盛,遠遠看到有牛羊悠閑自得地吃草,河岸的樹木形態各異,有的似顧盼,有的似靜立;為了加深畫面的縱深視感,在圖中虛處,作者還繪有流動的煙霧和小溪徑流。

  平等構圖體現在畫上部的山巒與下部沙磧都與畫面正中的山平行。為了避免太多的平等會引起畫面單調,作者采用了靈活的處理手法:首先以起伏的曲線勾畫山巒的蜿蜒形狀,于 錯落參差間,突顯出山峰之間的高低遠近的變化;畫面用墨色皴染的時候,以濃淡的區別把山的疏密點畫出來。整個《夏山圖》以中央的山巒為主,有層次地用兩點皴法和披麻皴法來做點染,筆墨以干濕濃淡交替使用的手法,把江南山間的濕潤和蒼翠展現在觀者眼前。在對山巒進行皴染的時候,近處的墨色較深,遠處的墨色較淡較濕,巧妙的造成距離差異。除此之外,在圖中,作者還把景與物做有序的穿插,從而打破了因平行規整而顯得單調的弊端。

  著名的作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對董源的作品做如下評價:“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幽情遠思,如睹意境。”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收藏拍賣導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