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文章

在書畫里遇見宋朝木構

2016/8/23 9:31:15 點擊數: 【字體:

 
  宋徽宗趙佶的《瑞鶴圖》記載了他在位期間群鶴突至盤旋于宮城的“異景”,不經意也為后世留下了絕佳的宋代建筑樣本。
 
  在今日的河南開封市北郊,矗立著一座高聳入云的褐色寶塔,當地人稱之為“鐵塔”。鐵塔并不是鑄鐵打造,只因塔身表面貼滿褐色琉璃磚,故得此名。這座琉璃塔有“天下第一塔”之稱,建造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900多年來,歷經37次地震、15次水災而屹立不倒。
 
  上回說過,琉璃瓦發明于唐代,但到了兩宋,才算得到了廣泛應用,從此中國古建告別了“黑白時代”,進入了“彩色時代”。而宋代,正是一個多姿多彩、流光四溢的年代!
 
  這里推薦三本書、三幅畫,來點評宋代建筑情況。第一本書是《東京夢華錄》,作者孟元老創作于靖康二年,記錄了徽宗時期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華富庶。第二本書是《武林舊事》,作者周密成書于宋末元初,記錄了南宋都城臨安的歌舞升平。
 
  第一幅畫是《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繪制了徽宗時期汴梁市井的車水馬龍。
 
  這三部作品反映了宋代城市建設一個重要變化:從里坊制進化到了街巷制。
 
  前文說過,隋唐及之前,城市格局一直是里坊制,居民生活局限在一個個里坊內,非常不便。兩宋改里坊為街巷后,破墻開店,取消宵禁,搞活經濟,從而帶動了文化的大發展。街巷制自宋代發明后,余音不減,直到今天,中國各個城市都是街巷制,無一例外。
 
  第二幅畫叫《金明池爭標圖》,作者疑似張擇端,畫的是汴梁皇家御苑里,皇帝和子民一同欣賞龍舟爭標的盛況。
 
  第三幅畫叫《瑞鶴圖》,作者宋徽宗趙佶,畫的是一群仙鶴盤旋在宮城正門宣德門上,久久不散。
 
  這兩幅畫清晰昭示了北宋徽宗時期御苑、皇宮的建筑風格:金明池由四面院墻圍繞,池中筑十字平臺,臺上建圓形殿宇,左岸建有彩樓、水殿,間有涼亭、船塢。而宣德門的鴟吻、仙人走獸清晰可見,細節刻畫堪稱精妙絕倫!
 
  更重要的是,這些建筑及構件,一直到了明清,都沒有太大的變動!這一切,歸功于第三本書,《營造法式》!
 
  《營造法式》,北宋徽宗朝工部將作監李誡所著,中國留存下來最早的建筑技術工具書。全書34卷,357篇,3555條,是當時建筑設計與施工經驗的集合與總結,并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營造法式》是中國第一本詳細論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對于古建筑研究,唐宋建筑的發展,考察宋及以后的建筑形制、工程裝修做法、當時的施工組織管理,具有無可估量的作用。書中規范了各種建筑做法,詳細規定了各種建筑施工設計、用料、結構、比例等方面的要求。
 
  今天,始建于北宋宣和7年(公元1125年)的少林寺初祖庵,就是嚴格按照《營造法式》建造的標本古建,其梁架結構、斗栱比例和細部做法、圓櫨斗和訛角斗的搭配使用、真昂的使用等都反映了始建結構特征,為今人理解《營造法式》提供了獨特的實物展示。
 
  宋代是一個崇文抑武、文采風流的時代,其建筑特色也摒棄了隋唐追求的“磅礴大氣”,改為精巧細致、秀麗華美。宋代的建筑規模一般都比較小,建筑總體布局趨向多進院格局,加深了組群縱深發展的程度,出現了各種復雜形式的殿閣樓臺。
 
  建筑技術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木構架的殿堂型、殿閣型、廳堂型、堂閣型構架均已齊備,燦爛的琉璃瓦、精致的雕刻花紋、絢爛的油漆彩畫,都上了一個臺階。此外,建筑風貌也開始顯現明顯的南北特色:南宋比之北宋,建筑更加秀雅、小巧。
 
  今天留存的宋代木構古建依然還是以宗教建筑居多,正定的隆興寺,太原的晉祠圣母殿,福州的華林寺,寧波的保國寺,登封的初祖庵,濟源的瀆濟廟,運城的稷王廟,平遙的鎮國寺,定襄的關王廟,太谷的安禪寺,長子的文廟大殿,莆田的玄妙觀,平順的龍門寺,晉城的青蓮寺,高平的崇明寺,忻州的金洞寺,等等,都是宋代木構建筑。
 
  有個很奇怪的現象,這些寺廟道觀,都是北宋時期的遺存,竟然沒有一個是南宋遺構!此外,北方遺跡居多,尤其是山西,不愧是地上古建大省;南方很少,推測和元滅南宋毀其宗廟有關。
 
  金滅北宋,元滅南宋,新政權都不約而同地盜掘前朝皇陵。宋朝的皇陵制度也和前代大大不同,采用的是“五音姓利”制度。所謂“五音姓利”,就是把百家姓按照宮、商、角、徵、羽五音人為分成五個區域,對應陰陽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宋代的筑房、開工、發市、喪葬,都要參照五音姓利制度。
 
  趙姓屬于角音,要求下葬地點“東南地穹,西北低垂”,所以北宋的皇陵都是東南高而西北低,陵園由前到后地勢越來越低,皇帝的封土陵臺在整個陵園的最低處,一反漢唐皇陵越走越高的風格。
 
  今天我們去河南鞏義旅游,可以去昭陵公園參觀,從復建的鵲臺、乳臺、上宮沿著神道一路下行,可以抵達宋仁宗趙禎的封土堆,這里埋葬的是一個傳奇的天子——“貍貓換太子”的主角。
 
  而南宋的皇陵區在浙江紹興,由于南宋以“收復中原”為政治口號,故而南宋諸帝僅僅在紹興營建臨時的“攢宮”停放自己的棺槨,期待有朝一日后代子孫能光復故土、起靈返鄉。這個樸素的愿望一直到南宋滅亡都沒能實現,南宋亡國后,元朝的江南宗教總管番僧楊璉真迦遍掘南宋帝陵,陵區的地上建筑全部被毀,今天我們只能在那里找到一些殘磚碎瓦,似乎在無聲地控訴這種殘暴的行徑。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山樵逸意——《葛稚川移居圖》品鑒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