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河南地方戲曲,人們馬上就會想到豫劇。但你可知道,在我們新鄉的輝縣和長垣一些地方,還有一種稀有的戲曲劇種——落腔。
這是輝縣市石棚落腔劇團的部分演員在表演落腔。
落腔因其尾音徐徐下滑而得名。它最早起源于 “蓮花落”小調,是當時民間乞討者的謀生之曲,發展到元代,成為唱調。后經過歷代積淀,最終形成了今天的藝術風格。是河南省地方戲曲稀有劇種之一。
落腔為舞臺化裝戲,生、旦、凈、丑行當齊全。伴奏樂器有板胡、笙、二胡、竹笛等。由于落腔的演唱內容多為民間傳說的家庭故事,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所以傳播很廣,盛行于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在新鄉地區以輝縣市石棚落腔和長垣縣杜沙丘落腔為代表。演出的曲目有《呂蒙正討飯》、《賣苗郎》、《梁山伯與祝英臺》、《墻頭記》等二十多個劇目。演唱時以大本腔的哭腔為主,音腔洪亮低沉、自然發出、音質柔滑、純厚樸實。唱腔優美別致,版式多樣,外形動作細膩柔慢,奏曲清脆悅耳動人,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對于了解和發掘河南地方戲曲的形成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2007被落腔列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原標題:新鄉落腔:古劇種 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