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若說起鐘離春,首先要從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宣王講起。據傳說,齊宣王執政初期,日日歌舞,夜夜歡聲,以至昏庸無道,根本沒有一點明君圣主的樣子。當時各國的“民本思想”就都十分盛行,一個黎民百姓,也可以毫無顧忌地求見國君,陳述自己的愿望,對國家施政方針提出建議。有一天,一個叫鐘離春的女子也鼓足勇氣,前往臨淄求見齊宣王。鐘離春見到齊宣王,大言不慚地說:“傾慕大王美德,愿執箕帚,聽從差遣!”齊宣王后宮國色天香的佳麗比比皆是,更不缺執役人等,聽了鐘離春的話,看著眼前這個丑陋的女人,竟然異想天開,不自量力,禁不住哈哈大笑。不料鐘離春卻鎮靜自若,一本正經地連說:“危險啊!危險啊!”齊宣王半是玩笑半是認真地說:“你說危險,那是什么啊?愿聞其詳。”于是鐘離春慢條斯理,侃侃道來:“秦楚環伺齊國,虎視眈眈,而齊國內政不修,忠奸不辨,太子不立,眾子不教,齊王你專務嬉戲,聲色犬馬,這是第一件可憂慮的事情;興筑漸臺,高聳入云,飾以彩緞絲絹,綴以黃金珠王,玩物喪志,利令智昏,這是第二件可憂慮的事情;賢良逃匿山林,謅諛環伺左右,諫者不得通入,讜論難得聽聞,這是第三件可憂慮的事情;花天酒地,夜以繼日,女樂緋優,充斥宮掖,外不修諸侯之禮,內不秉國家之治,這是第四件可憂慮的事情。危機四伏,已是危險之至!”齊宣王首先還是要聽不聽,漸漸地目瞪口呆,鐘離春說完之后良久才虔敬地說道:“得聆教言,猶如暮鼓晨鐘,如果我今后還有一點點進步,皆君所賜。”剎那之間,齊宣王一驚而悟,即刻下令拆除漸臺,罷去女樂,斥退諂佞,摒棄浮華,然后勵精圖治,從此齊國國勢蒸蒸日上。鐘離春也成了齊宣王的王后。
故事聽看完了,咱們再說鐘離春。鐘離春據說其丑無比,被稱為中國國代四大丑女之一。據說此女生得臼頭深目,長指大節,卯鼻結喉,肥項少發,折腰出胸,皮膚如漆(額頭、雙眼均下凹,上下比例失調,肚皮長大,鼻孔向上翻翹,脖子上長了一個比男人還要大的喉結,頭顱碩大,又沒有幾根頭發,皮膚黑得像漆)。令人望而卻步,年過四十,不但流離失所,甚至無容身之處。因生得太丑,又出生在無鹽,大家就都把她叫做“無鹽”,反而忘記了她的本來姓名。
后世考證
關于鐘離春的成功進諫對比孟子在齊宣王那里碰了一鼻子灰,這就很有必要研究其個中原因了。
至于夏迎春應為后世戲劇中添加。意說齊宣王在立鐘離春為后之后,同時也寵美貌的夏迎春。齊宣王在國家有難之時,寵幸貌丑之后鐘無鹽;平安時則寵幸貌美之妃夏迎春,于是便有了民間戲語“有事鐘無艷,無事夏迎春”之說。(“艷”應為“鹽”音誤所致)
關于歷史上的齊宣王究竟是一位怎樣的君王,也是有待考證的。
劉向《列女傳》記載:“鐘離春者,齊無鹽邑之女,齊宣王之后也。其為人也,極丑無雙,臼頭深目,長壯大節,卬鼻結喉,肥項少發,折腰出匈(通“胸”),皮膚若漆。年四十,行嫁不售,自謁宣王,舉手拊膝曰:‘殆哉!殆哉!’曰:‘今王之國,西有衡秦之患,南有強楚之讎,外有二國之難,一旦山陵崩弛,社稷不安,此一殆也。漸臺五重,萬人罷極,此二殆也。賢者伏匿于山林,諂諛者強于左右,此三殆也。飲酒沉湎,以夜繼晝,外不修諸侯之禮,內不秉國家之政,此四殆也。’”
晏子春秋中也有提到鐘無鹽向齊宣王自薦成為皇后的故事。 后世以“無鹽女”做為丑女的代稱,典出于此。
京劇中的鐘離春
其實鐘離春是花臉中唯一的女性,畢竟花臉的特點是威武、霸氣,而對于女子來說,肯定是不合適的,即便是穆桂英、花木蘭這樣的女中豪杰也非花臉。
很可惜,京劇《湘江會》等劇中的鐘離春(又稱鐘無鹽,鐘無艷)扮相從王瑤卿先生起被改為俊扮,極少能在舞臺上見到如此獨特的臉譜了。
而有關于鐘離春領兵打仗的故事多見于民間傳說。到了元朝,中國戲曲大發展。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鄭光祖寫了一出元雜劇叫《丑齊后無鹽連環》(也叫《智勇定齊》),說的是齊公子夜夢菽月,上大夫晏嬰替他圓夢,認為公子將娶的夫人隱于鄉村,時運未通,并建議他出城圍獵尋訪淑女賢人。齊國無鹽邑鐘離信的女兒相貌丑陋但文武兼備,很有才能,外出采桑時與追趕白兔的齊公子相遇。晏嬰見她出言不俗,便勸齊公子娶她為后。當時秦、燕二國都想制服齊國,故意以難題刁難,讓齊國派人解開玉連環,彈響蒲弦琴,鐘離春憑智慧解決了這兩個難題,并故意羞辱使者,激待兩國發兵。鐘離春又率兵布陣打敗了他們,使齊國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