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主峰天壇山海拔一千七百余米,高插云漢。昔傳上古時代軒轅黃帝曾在此設壇祭天,天壇山因此而得名。
一天夜晚,中原各部落的酋長齊集王屋山下,召開部落聯盟會議推舉首領。他們一致推軒轅氏的一位青年當首領,因為他既是狩獵能人,又是種田巧手,為人正直,辦事熱心。大家尊稱他為“軒轅黃帝”,黃帝即位十五年,親自率民耕種,妻子嫘祖教民栽桑養蠶。天下百姓吃穿不愁,安居樂業。可是蚩尤的侵擾卻鬧的百姓不得安寧。
蚩尤,是東方有黎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個,個個獸面人身,面目猙獰,力大無窮。蚩尤更為兇惡,頭像巴斗,眼如銅鈴,兩顆獠牙裸露在外;手操兩條黑蛇,吞沙吐霧,過處黑煙滾滾,遮天蔽目。又能驅使毒蛇猛獸,使動狂風暴雨。中原人的熟食菜肴使茹毛飲血的蚩尤兄弟嘴饞,布帛衣冠又讓佩樹葉裹獸皮的他們眼饞,于是蚩尤便同八十一兄弟帶領三萬獠丁殺奔中原而來。黃帝率眾御敵,經大小七十二戰,雖然打破了蚩尤侵占中原掠奪財物的計劃,但中原的損失也相當嚴重。許多家園被毀,加上連年征戰,誤了農時,將出現全國性的饑餓。黃帝十九年秋天,黃帝集結了全部兵力,在黃河北岸和蚩尤決戰,本想擒斬蚩尤,畢其功于一役,不料蚩尤此刻擺下“迷霧陣”,放出彌天黑霧,倉惶向北逃去。黃帝知道就此收兵,不久蚩尤還會卷土重來,于是決定祭告上蒼,祈求徹底打敗蚩尤的良策。黃帝二十年春,他來到王屋山,選出一坐最高峰,峰頂修筑壇場,設置烏牛白馬,祭告昊天玉帝,山半腰住的一個人也自動跪來幫助拈香。那人見黃帝手胼足胝,面目黧黑,形容憔悴,一臉蓬蓬亂須,不禁深深感嘆道:“老人家,你連年征戰辛苦,至誠定能感動上蒼,賜你破敵良策。”又指著壇南不遠處繼續說:“我就住在那里,人稱我廣成子。草庵后面有清泉一泓,祭天完畢,請老人家去洗一洗,以解積年疲勞。”黃帝摸著臉上的蓬蓬亂須感慨萬分的說:“不要稱我‘老人家’了我,我今年才四十四歲”,年輕人,看起來我不比你大許多呢?”廣成子失笑起來:“山人癡長一千四百四十四歲。”說完飄然而去。
玉帝受了黃帝的香火,敕令王母降臨王屋山。王母又召來東海青童君和九天玄女,讓他們幫助黃帝破蚩尤。青童君賜給黃帝“蓬蓬萬年柏“一枝”,“贏州千葉蕓香”三株,九天玄女賜給他《陰符》三卷,并教他制作了“指南車”,王母賜給他“混元散雨定風劍”一把。后人把黃帝祭天的地方叫做“天壇山”,在山頂修廟作紀念。建有南天門、玉皇閣、王母殿等,并建造東西配殿十二座二十八間,配殿里供著東海青童君、九天玄女等。
黃帝二十年夏天,和蚩尤大戰于河北涿鹿。蚩尤依然擺了“迷霧陣”,驅趕毒蛇猛獸,暴雨開路,狂風后合,率獠丁氣勢洶洶殺來。黃帝用混元劍一指,雨散風停,但仍是黑霧漫漫。他忙用指南車定方位,依照《陰符》所載的戰陣方法,率領兵丁奮勇闖入敵陣。因為黃帝兵丁口里含著柏葉,身上佩著蕓香,毒霧不能侵身,毒蛇猛獸遠避,所以越戰越勇。蚩尤的獠丁們眼看抵敵不住,一哄而散。蚩尤及八十一個兄弟拼死頑抗,被黃帝一個個斬殺陣前。那八十多股黑血變成了一條黑水河,汩汩向東流去。
黃帝既斬蚩尤,四海晏然。這時,他感到自己已經心力交瘁,再無力為國事操勞,幾次讓位,萬民擁戴不放他走。黃帝二十五年,他悄然帶著妻子嫘祖進了王屋山,在天壇山南找到了廣成子的茅庵。(后人把這里叫“上訪院”,意思是皇上訪仙處),庵石一浴,果然神清氣爽,年青了許多,于是他就跟廣成子學道五十年,恰值百歲,終成真仙,乘龍飛上了天界。嫘祖因為教百姓養蠶忙碌而沒有學道。黃帝撇下她飛升,她依然專心教民養蠶。她的精誠感動了玉帝,封她為蠶神。所以嫘祖廟里不塑黃帝的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