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福地——王屋山
2014/1/3 15:15:1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流傳很廣,王屋山就是愚公的故鄉。位于豫西北的王屋山,東依太行,南臨黃河,因“山形如王者車蓋”而得名。王屋山作為道教圣地,千百年來有無數文人墨客到此尋幽探勝,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皆留下了足跡。循李白“愿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朱德“群峰壁立太行頭,天險黃河一望收”的詩句,我們來了王屋山。
兩年前,王屋山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景區內新修了不少建筑。一進山門就見到大型的愚公群雕,氣勢宏大。高高的臺階上有兩個平臺,第一個平臺的碑廊長近30米,碑廊中間鐫刻著毛澤東的親筆題詞“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碑廓還刻有戰國列子所著《愚公移山》的全文,兩邊分刻的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
平臺上有一群徒步背包驢友,有的煮面條當早餐,有的整理宿營的帳蓬,真心佩服他們的勇氣。二級平臺上的愚公雕像威武剛毅,栩栩如生。年邁的愚公呂三太肩扛镢頭,率領兒孫共同挖山不止,此情此景讓人肅然起敬。愚公群雕的東邊是個柏樹林,林中有座智叟亭。群雕西側建了愚公故居,有中華愚公村、王屋琴書亭、愚公井等。
王屋山有棵千年銀杏樹,系西漢時期所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古樹高46米,樹圍有10米,當地人稱它是神樹,善男信女對它頂禮膜拜,奉為神靈。千年銀杏歷經滄桑依然生機勃發,旺盛的生命力真令人贊嘆。古樹旁邊有座財神殿,香火很旺盛。銀杏樹前方不遠處的靈泉,被人稱為是不老泉,因為千百年來這眼泉水涌流如注,永無枯竭之象。
繼續驅車往山上行,見到王屋山道教三宮之首的紫微宮山門。高高的臺階上長滿小草空無一人,先生粗略看了下碑文說是上面有三進院落,拉著我就往上登。氣喘吁吁地站在朝真門前往里望,院內一片荒蕪,碑碣林立,紫微宮已成遺址。參觀過王屋山地質博物館,就該去天壇峰了,有兩種方法:乘索道、登天壇神路。登山得化二個多小時,我們選擇了索道。
海拔1715米的天壇峰是王屋山的主峰,相傳為軒轅黃帝祈天之處,四周群峰簇擁,大有王者之風,故名天壇。下了索道還有很長一段山路,一路上遇見了好幾對懷抱嬰兒的夫婦,甚覺奇怪。實在忍不住了,就很小心地問一位年青的媽媽,答曰:得子滿月,特來還愿。她說王屋山道觀是求子得子,求雨得雨,百求百應,心想事成。不能掃她的興,我是一笑了之。
山道上異常干凈,隔不遠就有人在打掃石級,愚公的后代真是勤勞的一族,他們用自己樸實的行動迎接每一位來王屋山的游客。來到天壇峰時已臨近中午,沒能見到天壇日出。陽光當頭照,當然也見不到天壇云海、王母仙燈等天相奇觀。站于峰巔,極目四望,高峰聳峙,深谷縱橫。突然發現天壇峰與武當山主峰很相似,一峰突起,萬峰臣伏,唯我獨尊之樣。
天壇峰四周有華蓋峰、五斗峰、靈山峰、日精峰、月華峰等群峰簇擁著,諸峰象朝圣的臣子般,均面對天壇峰施禮。天壇峰的王者之風驟然顯現眼前,難怪自古以來道家尊此為道境極地。望著前來朝拜的虔誠香客,還有那批得子還愿的善男信女,不信佛的我也真心為他們祈福,愿生活如蜜、萬事如意。
尚未入夏,群峰早已披上翠綠。老樹、青藤、山花、仙草,鳥鳴......一派生機勃勃,更有幽谷、玄殿、瀑布、懸泉、石壁點綴著大山。感受王屋山的山林靈氣,凈化自己的心靈。讀著剛買的一本書上杜甫的“王喬下天壇,微月下皓鶴”,白居易的“他日藥成分一粒,與君先去掃天壇”,悠然自得下天壇。(原標題:洞天福地——王屋山)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濟源旅游網 2011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