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要上梁了,匠人們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設計的榫頭縫隙太大,必須用釘子釘,可一時三刻又去哪兒買這么多釘子呢?領頭的匠人急得團團轉,轉到老人畫的木樁前,覺得礙事,沒好氣地踢了一腳,誰知,木樁“嘩”的一聲碎成了一地木楔。驚呆了的匠人拿起這些木楔一比,竟每個都能找到相吻合的榫頭,整個大殿建下來不需要一個鐵釘。至此,人們才知道那個不起眼的乞丐不是別人,正是傳說中的魯班,可當眾人要找他時他早已沒了蹤影。
大殿建成,要題寫匾額,人們商定要找當時著名的書法家王鐸來寫,這樣才能配得上魯班建的這座大殿。筆墨紙硯都準備好了,人們在村口左等王鐸不來,右等王鐸也不來。回到寺里,卻發(fā)現(xiàn)有個衣著樸素的人,站在那兒正提筆疾書。有個小伙子跑過來就拉寫字人的胳膊,這一拉不要緊,剛巧寫字人寫到“大雄之殿”的“之”字的最后一捺,結果這一捺寫得又粗又長,不合常規(guī)。主事人過來一看,正是王鐸在寫,趕忙賠禮道歉,想讓王鐸再寫一遍。王鐸笑笑飄然而去,至今那“之”字還是那樣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