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河南云臺山還是一座連水沖式廁所和像樣的停車場都沒有的景區,今天它已經是擁有世界地質公園等世界級品牌和國家5A級景區等8個國字號品牌的知名景區,在全國20個最受關注的國內景區中名列第四,與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結成姐妹公園,它所創造的“云臺山模式”成為中國旅游業的樣板,將河南豫北默默無聞的一個小縣修武縣變成了名聞世界的旅游目的地。
10年回顧,云臺山從無人知到天下識,到底走過了怎樣的創業路?如今,作為已經名滿天下的老景區,如何面對中國旅游業逐漸從單純的觀光型旅游向更深度的休閑度假旅游過渡所帶來的巨大機遇和挑戰,它還能煥發新的生機嗎?
細節決定成敗 從廁所開始“革命”
10年前,云臺山還是一派蕭條景象:職工只有69名,年接待游客不足20萬人次,門票收入不超過400萬元,知名度和影響力也僅限于河南省內和毗鄰的河北邯鄲地區。
當時游客在景區上廁所時很頭疼,云臺山的廁所竟然還是污水橫流、蒼蠅亂飛的旱廁,甚至需要墊著磚頭走。
面對這種困境,2002年,云臺山率先在全國實施了“廁所革命”,讓廁所上了三星。現在游客在廁所內洗手時一年四季有溫水,且隨著季節的變化水溫亦有不同,365天24小時都有手紙用,還有軟硬兩種手紙可供選擇。據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副局長郭素萍介紹,云臺山廁所每年僅在手紙一項上的花費就高達150萬元。
“我們在游客留言簿上發現一個韓國團隊留言說,云臺山的廁所很干凈,但里面用的是檀香,而他們更喜歡藏香的味道,于是我們專門從外地購買藏香適時更換,韓國游客知道這件事后非常感動。” 郭素萍說。
云臺山對景區建設細節的重視不僅體現在廁所上,同時也體現在吃住行游購娛的方方面面,在全國各大景區中,云臺山首先投資1.5億元,實行了數字化管理,建立了客源市場分析數據庫和停車場管理系統,實施網上售票;在餐飲服務業方面,建起了“綠色廚房”,用上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功率商用電磁灶設備,采用國內技術領先的生物膜工藝法進行污水處理;今年“十一”黃金周前夕,在景區停車場和道路沿線投入使用的風光互補太陽能燈,通過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板采集全清潔能源,實現了“零電費、零排放”。
敢宣傳也會宣傳 讓游客記住品牌
著名旅游研究專家魏小安曾說:“旅游營銷,要敢吹、會吹,經得起吹。”旅游經濟既是注意力經濟,更是品牌經濟,中國不缺乏旅游資源好的地方,但如何“吹”得響,“吹”得聞名天下卻是個難題。就云臺山而言,全國共有23個景區取名“云臺山”,如何讓大家記住河南的云臺山?
在完善景區建設的同時,品牌建設同樣重要。云臺山景區一直非常重視品牌營銷,據郭素萍介紹,近年來,云臺山用于宣傳促銷的費用基本占到當年門票收入的15%到20%。除了常規的媒體廣告宣傳等活動外,云臺山還創新宣傳營銷,展開了“海、陸、空、網”全方位、立體式營銷。與海軍云臺山艦隊建立了軍民共建,開通了“云臺山號”旅游專列,建立了韓國——鄭州、臺北——鄭州的“云臺山號”旅游航班等直航關系,與大型知名網站建立了合作關系。
除了“敢吹”,云臺山景區還有很多妙招,從而達到“會吹”的效果。例如,云臺山景區分析了國人的收視習慣,決定在央視《朝聞天下》欄目中插播廣告,自2006年以來,每天清晨觀眾都會在新聞開播前聽到云臺山“峽谷奇觀”的廣告語,看到云臺山的壯美風光,形成了深刻印象,對其品牌影響力的快速擴張貢獻很大,僅此一項的投入每年為1000多萬元。
云臺山門前亞洲最大的停車場也蘊涵著云臺山管理的“秘訣”之一:200多個攝像頭覆蓋停車場的各個角落,將每天來到停車場的車輛牌照進行掃描分析,以得出這些人群來自哪個城市。攝像頭背后是云臺山對細分市場的重視。
態度決定口碑 讓游客成為免費宣傳員
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云臺山游客量非常大,10月4日,景區接到來自天津的游客的求助電話,得知一位62歲患有輕度記憶障礙的天津籍游客潘麗華與親人走失。隨后,景區迅速成立5個搜救小組,職工在黃金周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壓力下仍堅持耐心搜尋,十幾個小時后,將走失的老人送到親人身邊。
這樣的例子背后其實是云臺山“用心去經營,用情去服務”“待游客如親人”理念的實踐,是實施精細化服務,為游客創造快樂之旅的體現。
云臺山曾有一句口號——“不讓一位游客受委屈”,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在視察時得知這句口號后曾表示很驚訝,他對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局長韓躍平說:“你這個目標很高,要保證一年400多萬游客不在云臺山受委屈,你這個局長、你這個團隊就要受委屈啦!”
為虛心聽取游客意見和建議,云臺山成立了游客投訴處理中心,開通了24小時投訴電話,設置了投訴信箱和微博客服,在售票窗口設立服務質量評分器;還在北京、上海設立了旅游服務中心,全程做好客源地游客服務。2001年以來,景區未發生一起重大投訴事件,游客投訴率連續11年低于0.05‰,去年僅為0.026‰。
云臺山90%的游客來自省外, 據云臺山風景區管理團隊調研發現,從2008年到現在,云臺山游客每年新增的游客中約50%是通過口碑傳播吸引而來。“如果來到云臺山的400多萬游客都變成了義務宣傳員,你不讓他來,他也一定要來的。” 韓躍平說,“我們也不用向這些宣傳員支付廣告費,他們來旅游是在尋找美感,尋找享受。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充分滿足他們這種需求。”
二次創業 從山水觀光轉型休閑度假
2011年云臺山景區接待游客480萬人次,門票收入3.7億元,旅游綜合收入18億元,上繳財稅1.08億元,連續6年位居河南省地稅系統納稅百強企業。今年,游客突破將500萬人次,門票收入將突破4億元,旅游綜合收入將突破20多億元。
雖然成績斐然,但郭素萍坦言,云臺山仍面臨著觀光游客多、休閑游客少,門票收益大、產業經濟小,自然景觀多、文化景觀少的問題。
對于云臺山這個已經走了10年創業路的老景區而言,資源還是那些資源,山還是那些山,水還是那些水,如何再向前走一步是必須要面對的難題。
2010年5至6月期間,國際著名投資企業北京世貿天階和河南省內知名地產商河南建業的老總分別買票以游客身份實地考察云臺山商機。暗地走訪后,兩家公司都覺得云臺山是位潛力無限的“待嫁新娘”,于是分別向焦作市政府提出“聯姻”請求。
世貿天階描繪出的美好前景是,“以旅游休閑度假服務為核心,集城堡式酒店、溫泉度假小鎮、風情一條街、多功能國際會議中心、體育公園、演藝中心、直升機停機坪等配套設施為一體的大型旅游綜合度假區”,將投資一億多元聘請國際知名的澳大利亞伍茲貝格設計師事務所進行規劃設計,包括高端度假、休閑度假、風情度假、奧特萊斯購物中心四大板塊。
而河南建業對未來的規劃則是“由五星級酒店、高爾夫球場、美食城及多功能旅游服務區等組成的不夜城”,把云臺山腳下的七賢鎮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旅游小鎮。
未來,云臺山腳下將崛起一座風情小鎮。游客們在這里除了可以體驗“石頭房,石頭墻,炊煙裊裊農家糧”的農家樂趣外,還可享受酒吧夜生活帶來的休閑安逸,觀賞到別具云臺風情的演藝節目。
兩家企業分別提出,將在3年內各自投資50億元實現上述目標,這也恰好契合了云臺山二次創業,拉長旅游產業鏈的心思。
云臺山正在逐漸從傳統的山水觀光型旅游向休閑度假型旅游轉型,加快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的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和“二次創業”。
目前,云臺山還實施了總投資5000萬元的百家巖綜合開發項目、總投資4700萬元的云臺山世界地質博物館遷(擴)建項目,挖掘云臺山深厚文化內涵,發展文化旅游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