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日前,我縣“武陟大米”經過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順利通過了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的專家審查。
八月的北京,秋風送爽,丹桂飄香。在遼寧飯店舉行的武陟大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專家評審會上,經過報告陳述、展示相關樣品和回答專家質詢,以及對產品名稱、當地自然、人文因素的關聯性等方面的認真審查和討論,專家組認為,“武陟大米”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一定的地域特色,值得保護,這意味著“武陟大米”順利通過了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的專家審查。縣委副書記、縣長杜明乾,縣黃開辦主任張志武出席了評審會。
“武陟大米”種植歷史悠久,自漢代始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肥沃的土地,適宜的氣候,加上黃河水的灌溉,培育了“武陟大米”優良的品質,所產大米“粒圓、色潔、油潤、味香”,營養豐富,口味醇香,品質獨特,頗受消費者青睞。目前,全縣水稻種植面積10萬余畝,產量6萬余噸,年銷售量4萬多噸。
縣委副書記、縣長杜明乾在致辭中說,地理標志既是產地標志,也是質量標志,更是一個地方的經濟名片。“武陟大米”是我縣申報的第一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真誠地希望各位領導和專家不吝賜教,幫助、指導武陟縣把 “武陟大米”保護好、發展好。同時,武陟將以此次申報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申報力度,努力培育、申報更多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真正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和經濟優勢,進一步提高特色農產品的附加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杜明乾指出,武陟縣一定會倍加珍惜這一榮譽,充分汲取各位專家的真知灼見,不斷在“武陟大米”標準化種植、品牌保護、品質提升上下功夫,真正宣傳好這張質量名片,利用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拉動作用,把“武陟大米”產業做大做強。(原標題:“武陟大米”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通過專家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