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溫縣縣城中心的蘇苑里,有座“聯珠冢”
河南商報記者 熊曉輝 文/圖
焦作溫縣設縣始于公元前650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而3000多年前,當地就已經建立了蘇國。蘇國的建立者,就是蘇姓的得姓始祖蘇忿生。
蘇氏起源
蘇氏先祖是黃帝后裔
在《離騷》中,屈原以“帝高陽之苗裔兮”的開篇語,介紹了自己祖上的來源。蘇氏與屈原有著共同的祖先,他們也是黃帝的后裔。
周武王滅商建周,蘇忿生立有大功,是西周開國功臣之一,被周武王授官司寇(負責刑法牢獄),并賜他以家鄉十二邑建立蘇國,都城在今天的溫縣。
《通志·氏族略》記載,顓頊后裔古蘇國國君蘇忿生,曾任周武王司寇。《尚書》則記載: “大司寇蘇公,效法謹慎。”蘇忿生,是史料中明確記載的蘇姓第一人。
《蘇洵族譜》也記載了蘇姓的由來:“蘇氏之先,出于高陽……至周有忿生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稱之。司寇蘇公與檀伯達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內皆有蘇氏。”
因此,蘇忿生被稱為蘇氏的得姓始祖。據《元和姓纂》記載,春秋時,蘇忿生建立的蘇國被狄人所滅,其國人便以國名為氏,稱蘇氏。
蘇氏墓園
溫縣縣城西南,有蘇忿生的陵墓
在溫縣縣城西南,有一個村莊名為蘇莊,附近有蘇忿生、蘇全孝等墓冢,是蘇氏故里所在地。
蘇莊、北夏莊一帶有一片樹林,林中立有一塊石碑,碑上介紹了蘇氏墓地的情況:“蘇氏墓地為西周司寇蘇姓始祖蘇忿生及其后裔之墓地,蘇氏部落始于夏,為昆吾氏一支己姓,該部落以蘇草為圖騰,也稱為有蘇氏族。有蘇氏族商代時官至冀州侯,冀州轄溫地,冀州城在溫北,有蘇氏便以溫為故里。”
碑文記載,蘇忿生去世后葬于北夏莊一帶,其后代陸續葬于此地,形成了規模宏大的蘇氏墓園。這里立有蘇忿生的墓碑,還有蘇全孝、蘇成、蘇明等幾座大冢,他們都是蘇忿生的子孫。
當地一位蘇姓村民稱,蘇忿生的墓地上世紀七十年代因建磚瓦窯被毀,曾出土銅鼎一座。后來,蘇姓后人又將墓冢重新修葺,供蘇氏子孫憑吊瞻仰。
墓地附近的蘇莊,原本住有守墓的蘇氏后人,但如今,蘇莊里的蘇氏后人已不多。一位村民說,清代中期,不少蘇姓人遷至黃河灘區居住了。
當地傳說
蘇姓始祖是蘇妲己的父親?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商朝最后一位君主紂王的王后蘇妲己是個絕世美女,其父是商朝大將蘇護。
小說中,費仲替紂王遍尋天下美女,慫恿紂王下旨讓冀州侯蘇護將女兒蘇妲己送往朝歌。
這一舉動,惹得蘇護和兒子蘇全忠起兵造反,但最終被紂王打敗,不得已將蘇妲己獻給紂王。
至今,溫縣當地仍流傳著蘇護、蘇忿生和蘇妲己的傳說。傳說中,蘇忿生是蘇護的小兒子,其父兄在伐商過程中犧牲。也就是說,蘇忿生和蘇妲己是兄妹。
有當地人稱,蘇全忠、蘇全孝皆為蘇護之子,是蘇妲己的哥哥。通過年齡計算,蘇忿生應該是蘇妲己的弟弟。
不過,當地還有一種說法,稱《封神演義》中的蘇護“性如烈火”,歷史原型可能就是蘇忿生。
專家觀點
蘇妲己在歷史上確有其人
溫縣縣城中心有座蘇苑,蘇苑中有座長滿雜草的土丘,名為“聯珠冢”,冢高約7米,南北長約30米,是溫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說,這就是蘇護、蘇全忠父子的墓地。相傳他們戰死后被葬在這里,附近還有其部下“哼哈二將”的墓。《溫縣縣志》記載,父子兩人的冢相距甚近,后連為一體,故稱“聯珠冢”。
據稱,清道光年間,北夏莊附近發掘出一塊墓碑,上面有“商大將軍蘇全孝之墓”字樣,現已無處找尋。
在溫縣原文聯主席楊連仲看來,這里是不是蘇護父子的墓值得懷疑,因為蘇護是《封神演義》中的人物,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他跟蘇忿生到底是什么關系,都有待考證。
不過他稱,蘇妲己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也確實是溫縣“出產”的美女。據《國語》記載,“殷辛(也就是殷紂王)伐有蘇,獲妲己以歸”。